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23:09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通过实验的从中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红色球、黄色球各3个;不透明的口袋;小正方体;红色、蓝色铅笔各4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看,图片上的同学玩得多开心。在活动中,同学们做了一个游戏,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说得很对,在口袋中一共有6个球:3个红球和3个黄球。你们想想,如果我们随便摸出1个球,会摸到什么顔色的呢?
  你们说的非常好,我们可能摸到黄的,也可能摸到白的,我们把摸到的顔色的机会叫做“可能性”。(教师板书)
  如果让我们摸40次,你估计摸到红球的次数多,还是黄球的次数多?(次数差不多)
  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学生自由猜测。
  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同学们,你们也很想玩玩这个游戏,对吗?大家先听清楚游戏的规则:
  (1)每个小组的袋子里放3个红球,3个黄球,摸球前手要在口袋里搅几下,然后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摸后睁开眼看一看,并记住自己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回口袋中,摸一次,记录一次,小组同学轮流摸球,一直摸完40次。
  2、对于游戏的结果,我们可以怎么进行记录,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方法?我们所说的记录方法都可以称为“统计”,教师板书:“统计”。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统计与可能性”。
  3、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统计方法:画“正”字的方法,提问:你们知道“正”字由几画组成?教师讲解示范。
  4、学生分组游戏摸球,体验。教师要求:速度要快,统计要正确,进行比赛,(注意分工合作,互相谦让。)并把结果填写在表格中(表一)。在游戏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帮助。
  5、交流反馈
  大家已经都做完了,也都记录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摸球结果统计表”中(表二),电脑出示表格,学生马上分组把结果填写好。
  现在请每一小组都说说实验记录,读出记录表中的数据,相互比较一下。你们摸到黄球和白球的次数一样吗?和你们预测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
  6、引导学生实验小结。通过比较发现:在口袋里摸40次,摸到两种球的次数也差不多,都接近20次,也就是可能性是差不多的。
  三、巩固新知,发展思维
  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想想做做1题,图上的小同学在做什么?请你们也拿出我们的小正方体看一下,有几个面,每个面上都是什么字。(两个面有“1”,两个面有“2”,两个面有“3”。)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请每组拿一个小正方体,先看一下实验要求(电脑出示):由一名同学记录,其它同学轮流抛小正方体,一直抛完30次,记录的同学用画“正”的方法记录下来,填入表格(表三)。
  2、学生实验并记录(表四)。
  3、交流:收集几个小组的数据,贴在黑板上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先在组里讨论再请说说。请你们选择4组数据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第91页第2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4、实验小结:抛一次,抛到“1”“2”“3”的可能性差不多,抛30次,抛到“1”“2”“3”朝上的次数也差不多,接近10次。
  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题目:在布袋里放4枝铅笔,应该怎样放?
  (1)任意摸一枝,不可能是红铅笔。
  (2)任意摸一枝,可能是红铅笔。
  (3)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和蓝铅笔的次数差不多。
  2、先小组讨论该怎样放,再进行全班交流,说明你的理由。
  3、实验验证。
  五、全课总结,梳理反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玩得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去做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