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23:04

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一)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的商。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整数除法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剪刀,电脑动画录像。
  学具: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提问:说明下面各分数的意义,它们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教师:如果请同学口算1÷11,能很快地得出小数商吗?如果商要
  教师:上面的这道除法题,它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学习新课
  1.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1)板书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教师:说一说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板书出图。
  教师:如何列式?
  学生口答后板书出算式1÷3,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
  (引导学生按分数的意义来想;把1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应是1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再说一说怎样想的。
  ①把1千克平均分5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1米2平均分8份,每份是多少?
  2.把许多个物体平均分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1)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教师:怎样列式?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出列式:3÷4。
  教师: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看该得多少?  学生动手剪分,教师巡视,巡视中可提示:该把谁拿来平均分?谁是单位“1”?平均分几份?
  学生剪分完,汇报答案。(答案不统一。)
  (2)教师:照你们说的,把3个饼作为单位“1”,平均分4份。我们看看下面的剪分图。展示电脑动画图像: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补充:(b≠0)
  口答练习:(投影片)
  (三)巩固反馈
  1.(口答)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3÷7                     9÷14  42÷75
  m÷n (n≠0)                B÷A(A≠0)
  2.口答填空。(投影片)
  3.口答下列各题:(口述题目)
  (1)把5米的铁丝平均分7份,每份长多少米?
  (2)小王骑自行车5分行了1千米,平均每分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作业:课本92页练习十九,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和电脑动画图的演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把多个物体作为整体平均分若干份时,得出的分数商,也使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明晰、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图形的剪拼,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入手,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共分两层,从平均分问题求商和按分数意义找结果两方面来解答问题;练习利用分数意义直接求商。
  第二部分从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问题入手,研究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共分三层,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拼,观看电脑录像和教具演示,找出用分数表示的商;引导学生概括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数与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