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22:58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2及第10页‘“做一做”,练习三第1-5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3、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
  2、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试算、讨论、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四、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课件、卡片、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卡片出示)
  3×15×20    900÷15÷20
  4×5×8     160÷8÷5
  2
  、出示复习题: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一种)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根据学生画图情况确定两名同学板演。(每人一种解法,画图并列式计算。)
  (二)、探求新知
  1、出示例2:
  2、指名同学读题,对比复习题,组织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已画成的两个线段图中标注一下,已知了什么,求什么?通过标注,使学生明白,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并形成线段图并板书:
  每台8小时织?米
  5台8小时织布160米,每台8小时织?米
  (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感知算理。)
  4、指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怎样做?
  5、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情况,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注出先要求的是图中的哪一段,应该怎样求?学生说清解答步骤后,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然后再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直接试做,分步解答。同桌间互相讨论订正。
  6、指名学生口述分步解答过程,教师板书: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n
  bsp;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先自己直接列式,再指名在线段图下对应位置板演成板书:
  160÷5÷8
  = 32÷8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试算,感知计算方法。)
  7、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1)、5台1小时织?米    (2)、 每台每时织?米
  8.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
  然后自己在书上第10页填空,由一名学生板演,形成以下板书:
  (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8=20(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
  4米。
  9、集体订正,订正时进一步强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10、讨论: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1、反馈练习:第10页“做一做”。
  读题,思考: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要想求“1只母鸡1个月下多少蛋”这个问题,可以先求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二种算法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学习,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试算,进一步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三第1、2题。
  2、对比性练习:练习三第4题。
  3.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进行分组练习,练习题目由各组任选一组。
  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
  第一组题目:
  填空:
  第二组题目:
  判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