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有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引导学生得出:要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随着气候渐渐转凉,从下个月开始,同学们都将投入到冬季锻炼中去了。电脑出示第54页的例题,这是某个班级进行冬锻的情况,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2、你们能马上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板书:17+28 =45(人)
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
3、你们能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接以来吗?教师继续板书:28+17=17+28
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在等号的两边,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4、你们能够自己模仿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算式,并追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
5、我们再仔细的观察这几个算式,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怎样可以把这个规律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出来?教师巡视,并作相应的辅导,在学生交流后板书出各种表示方法,并追问:你这样表示,每个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ab来表示两个加数。
让学生写出用ab表示的规律。
能否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教师板书后,指名说说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6、教师小结知识点: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运算律。教师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小结研究方法:刚才我们在研究加法法交换律的时候,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开展研究的?引导学生能得出:列式计算——观察思考——猜测验证——得出结论。7、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前面两小题。
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1、刚才通过解决第一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2、你们会自己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想想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各种综合算式。
让回答的同学说说这么列式是怎么思考的?
下面,我们就来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28+17)+23 28+(17+23)
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参与运算的数相同,运算结果一样;运算顺序不同)你们能用什么符号连接?
教师板书: (28+17)+23=28+(17+23)
5、小黑板出示:(42+26)+74Ο42+(26+74)
(32+29)+71Ο32+(29+71)
(27+33)+28Ο27+(32+28)
提问:这三组能否组成等式?有手势表示。你是怎么知道的?(口算结果验证)
6、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你们从中有了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同桌交流后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说明: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7、这样的描述太长又难记,你们从第一个运算律中能得到启发,用简便的方法来表示你们的发现吗?自己尝试写一下。板书:(a+b)+c=a+(b+c)
教师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8、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的后面两个小题。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第4小题引导学生发现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比一比:38+76+24 38+(76+24)
(88+45)+12 45+(88+12)
要用最快的速度知道四个算式的答案,你认为哪个算式简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第1行。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