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小数的性质
教学要求:1.渗透事物相互联系和“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灵活运用能力。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教学重点:小数性质的推导与理解,真正掌握并正确运用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教具准备:(师)实物投影、尺子、投影片、小数卡片
(生)尺子、纸、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两个正方形、小数卡片(每人一张)
学生活动设计:
1.由故事引入组织学生讨论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初步发现小数的性质的规律。
2.联系小数的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0.40与0.4、0.60与0.6、0.80与0.8的大小从而归纳小数的性质。
3.组织看书,让学生自学例4,重点评析特别注意的地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游戏设计,帮助学生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故事引入:
师:0.1米、0.10米、0.100米是好朋友,有一天却为了争长短理论起来,0.1米说:“咱们三个我最长!”0.10米说:“我才是最长的!”“你们两个都不对,我才是最长的呢!”0.100米不服气地说。┅┅他们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争论不休,咱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用我们手中的学具想想办法,给他们评判一下,到底谁长谁短呢?
板书:0.1米 0.10米 0.100米
2.小组学习讨论。(可以用尺子把三个长度画在纸上进行比较,也可以从意义上进行比较,还可以用其他办法。)
3.小组汇报。(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到黑板前或实物投影上演示。)学生说后,教师板书:
4.问:观察一下这三个相等的小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5.师:那么这种现象在小数中是不是普遍存在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
二.新授课:
(一)揭示小数的性质:
1.板书:①0.40 0.4
②0.60 0.6
③0.80 0.8
2. 小组学习讨论:
每个小组可以从中任选一组或两组小数,用手中的两个正方形(一个是平均分成十份的正方形,另一个是平均分成一百份的正方形)验证一下,也可以想想其他办法,看一看每组中的两个小数是否相等?
3.小组汇报。
①可直观上通过比较阴影的大小进行验证;②也可以通过意义进行验证如:0.40和0.4
0.40表示百分之四十,有40个0.01;0.4表示十分之四,有4个0.1,因为10个0.01就是1个0.1,所以40个0.01就是4个0.1,因此,0.40=0.4。)
学生演示汇报后教师板书:
4.师:通过对这三组小数的研究,能说明什么呢?(小数的这个现象是普遍规律。)
5.讨论:小数中存在什么规律呢?
6.指名回答。
师:这个规律就是小数的性质。 板书:小数的性质
7.组内互相说一说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师:根据刚才总结的小数的性质,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判断一组题呢?
①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数的大小不变。 ( )
②把小数中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 )
③3.9=3.90 ( )
④60.06=60.6 ( )
(二) 小数性质的应用:
1.板书: 0.8000 0.8师: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根据什么说它们相等呢?
师:既然大小一样,你们愿意写哪一种?为什么呢(0.8简单,0.8000复杂)?所以我们利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带“0”的小数写成简单的形式,这个过程就是化简。板书:化简
2.板书:0.80 206.0500问:这两个小数谁能化简?
生说师板书:0.80=0.8 206.0500=206.05 问:这两个0能去掉吗?为什么?
3.练习:化简:0.60、 6.00、 8.44000、 50.60、 4000.010
4.看书105页, 自学小数的性质还有什么应用呢?
5.自学后汇报。 板书:改写:0.5=0.500
3.08=3.080
40=40.000
问:把整数改写成小数要注意什么?
(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补0 )
6.比较一下改写前后有什么异同点?(大小相同,意义不同)
7.练习:把小数或整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5.4 0.9 7 13 20
三.游戏:“找朋友”
六个同学分别举着0.72、5.204、1.4、3.01、9.5、10.03 站在前面,并同时说“是我的朋友请过来”,举着与它们相等的数的同学跑过去,分别站在六个同学的后面。
四.小结:
师:你们知道小数的性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生回答)
师:其实今天学习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比如:一台电视机价值2850。00元,一本书1。60元,这些商品的标价实际上就是应用的小数的性质,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注意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做一个有心人。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