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16:48

五年级数学教案——《数学与交通》教学1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人人参与学习和自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引人课题,导思设疑
  出示路线图: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遗址公园距天桥50千米。王阿姨的面包车每小时走40千米,张叔叔的小轿车每小时走60千米。
  师:如果王阿姨一个人送材料遗址公园到天桥需要多少小时?
  生:50÷40=1.25小时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
  生:路程÷速度=时间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张叔叔、王阿姨是怎样走的?结果会怎样?
  (媒体演示:屏幕显示张叔叔所在的天桥和王阿姨所在的遗址公园媒体不断地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叔叔、王阿姨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0.5小时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叔叔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王阿姨走过程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
  师:刚才演示的问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不同?
  生:有两个人共同走完全程。
  师: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
  生:时间:同时;地点:两地;方向:相向(相对);结果:相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师:我们以前学习的都是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如果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二)自主探究引思解疑
  1、观察思考完成图表
  师:出发后几小时相遇?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多远?可以用学具、自己演示、画线段图等方法解决
  教师利用媒体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变化情况,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完成下表: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根据线段图复述题意,同时分析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先独立试做在小组交流)
  2)大组反馈汇报
  师:怎样求出发后几小时相遇?
  (学生汇报)
  ①用解方程的方法
  依据: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总路程
  解:设出发后X小时相遇,面包车行驶40X千米,小轿车行驶60X千米。
  60X+40X=50
  100X=50
  X=0.5
  40X=40×0.5=20
  答:两车出发后0.5小时相遇,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20千米。
  由上述方法学生自然总结还可以依据: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即:(60+40)X=50
  ②用算术方法
  50÷(40+60)
  3、引思解疑
  比较用解方程的两种算法。让学生说说两种解法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引导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两种解法算式不同却结果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综合运用拓思创新
  1、只列式,不计算。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从甲地开出的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从乙地开出的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1.2小时相遇,甲地到乙地路程是多少千米?
  2)、两艘轮船同时从同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船每小时行26千米,乙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2、提出问题再解答
  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修筑一条公路,14天修完,甲队每天修280米,乙队每天修30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3、智力陷阱
  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相对行驶,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5千米,客车开出1小时后,货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甲、乙二人相向而行,相距80千米,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2千米。甲带着一只小狗,每小时行5千米。小狗同甲一起出发,遇到乙后返回,遇到甲后返回乙,总是这样往返,直到甲、两人相遇。这时小狗走了多少米?
  五、教学反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年级数学教案——《数学与交通》教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