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2)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探索排列的规律。
2、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纳,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探索排列的规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学生自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组织谈话:小军、小明、小红三人是好朋友,他们准备排成一排合影留念。该怎样排呢?
2.课件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3.指导三个学生上台排一排顺序。师:排队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独立思考。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探索,集体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质疑中不断完善想法,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
引导学生采用简明的图形或符号来探索,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探索角度,鼓励学生勇于求真、敢于求真。
二.操作探究:
1、初步感悟: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决?请在小组内探索,要求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提示用符号排列
(2)组织反馈,交流时板书:
(3)总结方法,升华认识
谈话:仔细观察上述排列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由此你能想到什么?能列式计算吗?
2、迁移方法,尝试应用
(1)提问:除了三个人合影,还可以怎样合影呢?
(2)出示“想一想”,谈话:如果在他们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
自由发言
小组合作探索不同的方法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方法
讨论:在排列的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
各小组汇报,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各种排法
回答后板书算式:
3×2=6
小组合作,探索排列方法。
全班交流,肯定用符号排列的方法,回答后板书:3×2=6
对于比较复杂的排列,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符号排列或连线的方法,当学生熟练后再归纳出相应的计算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新知,锻炼思维,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同的排法?你能用算式排列吗?。
三.巩固发展:
1.组织学生用8、2、5三个数字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2.组织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四个球队踢球,每两个球队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理解“每两个球队要比赛一场
完成连线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讨论:通电话的是这3个人,寄节日卡的还是这3个人,都是”3“人,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四.小结与作业:
1.组织交流本课收获。
2.布置作业:补充练习相关习题。
各自用连线的方法排列出比赛的场数
弄清题目要求,解决两个问题
独立完成后展示、讨论
板书设计: 找规律(2)
ABCBACCAB
ACBBCACBA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