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14:25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于在三角形内部作高)。
  2、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于在三角形内部作高)。
  教学难点:测量“人字梁”中哪条线段的长。
  设计理念: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还原数学的真实。
  教学准备:三角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了解?
  揭示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高
  同桌交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等。
  二、讲授新课
  1、理解“人字梁”的高
  2、测量“人字梁”的高
  3、理解三角形的高
  4、测量三角形的高
  教学例题:
  出示“人字梁”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图中的人字梁有多高呢?会量吗?
  指名在图上指出从哪儿量到哪儿
  量人字梁的高实际就是量哪条线段的长?
  它和人字梁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量出这个人字梁的高
  巡视测量方法适当指导
  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示范画三角形的高,边画边介绍三角形高的生成定义。
  结合黑板上的图,揭示高、底的有关知识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一条高,那么从另两个顶点也可以这样作高吗?
  教学试一试“:
  巡视测量方法
  指名口答共同校对
  师指图1:它的高是从哪个顶点向对边作的高?
  从另两个顶点可以向对边作高吗?
  那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演示作出另两条高
  对于图3钝角三角形的另两条高,可稍作介绍并演示。
  如果有见过的,可以让其介绍。
  讨论、交流:
  互相在图中指出起点、终点
  互相指所要量的线段(中间1条)。
  与人字梁下面的横梁互相垂直。
  独立测量人字梁的高。
  交流测量方法以及人字梁的高。
  观察作图过程。
  交流:对三角形的高、底的理解。
  独立阅读书中的一段话,加深理解高、底的知识。
  分组讨论。
  交流讨论情况。
  独立量出每个三角形的高并记录。
  检查、订正。
  同桌互相指,并说明谁是谁的高(或底),明确相互依存的对应关系。
  观察、交流:
  也可以作高。
  交流:有三条高。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想想做做”第2题
  “想想做做”第3题
  “你知道吗?”
  “想想做做”第1题
  巡视学生作图情况适当提示:
  指图3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谁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
  除了这两条高,你还能画出它的另一条高吗?指名画图巡视检查
  能随便剪的吗?
  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你打算把高与哪根小棒的长度比较?
  为什么这个三角形的高比这根小棒短?
  提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哪条线段最短?边提示边画示意图?
  了解了三角形的什么特性?
  出示做好的三角形,指名拉,说感受
  独立完成,展示交流画图方法。
  直角三角形。
  互相指出两条直角边。
  (以第一条直角边为底,高是第二条直角边;如果以第二条直角边为底,高就是第一条直角边)
  独立作图,互相检查。
  独立阅读 弄清题意。
  交流对题意的理解:
  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看图、分析:
  与两边的小棒比较有困难。
  垂直线段最短。
  独立阅读交流获得的知识
  交流生活中的例子。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举例说明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交流感受,评价总结,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