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四(二)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42页第5-8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小括号和中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体会按运算顺序计算的重要性。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积累解决问题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列式解题
设计理念:指导练习,辨析比较,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挂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计算练习
1.练习四第5题
(1)指名三人板演第一组题
检查板演题
提问:这一组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各有怎样的运算顺序?它们的结果一样吗?
(结合回答简单小结)
(2)第二组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它们的结果会一样吗?
指名板演,巡视,个别检查
(3)提问:三步混合运算按什么顺序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加、减法在中间时,两边的乘、除法可以怎样算?有括号时,两个小括号可以怎样算?
2.练习四第6题
出示第一组题,另加一题:
680+21×36-15
(1)巡视检查,指名不同情况的学生板演
(2)评讲板演题,主要是运算顺序
重点:680+21×15-360
68+21×36-15
[受“加、减法在中间时,两边的乘、除法可以同时算”的影响,下面一题可能会有学生这样解题:=(68+21)×(36-15)=1869,上一题由于不够减,学生会调整]
(1)独立计算并交流
(2)互相检查并订正
(3)比较、分析并交流:数相同、运算符号相同;由于有了括号,它们的运算顺序各不相同(分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数相同、运算符号相同;括号的位置不同;它们的运算顺序各不相同。结果可能不同
独立完成并交流,验证猜测
讨论、交流(运算顺序......,类似情况不能混淆......)加、减法在中间时,两边的乘、除法可以同时算;有括号时,两个小括号也可以同时算。
(1)独立完成计算
(2)集体交流
(3)对照正确结果检查订正
(4)比较分析这两题
(5)交流它们不同的运算顺序
二、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7题
(1)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两块地的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这个花圃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巡视)
(4)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蕴涵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引导学生结合乘法的意义来讲)
2.练习四第8题
(1)出示图和题目,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巡视检查,指名板演
(3)分析板演题,提问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4)引导比较两种解法
阅读,看图,交流信息
它们的长不同,宽相同
独立解题,交流思路
说出两种方法每一步的意思
比较、分析、沟通联系
看图,阅读,交流信息并分析
独立列式计算
互相交流每步的意思,加深理解
三、完成思考题
投影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集体交流、讲解、展示不同做法
(给学生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
独立尝试,交流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要求给算式添上括号,再计算。
先“+”再“-”最后“×”先“÷”再“+”最后“×”
172-84+28×2545+15÷5×3
先“+”再“÷”最后“×”先“+”再“×”最后“÷”
45+15÷5×345+15÷5×3
2.小红4分钟跑了1200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跑12分钟,一共跑了多少米?
3.给教室地面贴地砖。如果用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100块。如果改用长8分米、宽5分米的地砖,需要多少块?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车上已经装了每袋75千克的大米40袋,还能装每袋25千克的面粉多少袋?
教后反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