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14:15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
  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教材通过让学生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的三段纸条,看能发现什么,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性质。在探究0.1米、0.10米、0.100米的关系时,教材通过米尺图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并联系分数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是相同的,所以它们是相等的。最后通过观察0.1米=0.10米=0.100米,使学生初步知道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做一做通过在正方形里涂色表示出两个小数0.3和0.30,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性质。教学时我有这么一个思路:我们可以先抛出小数性质的结论再让学生验证这个结论最后完整地总结出小数性质的结论。下面是我摘录的一个案例供大家参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3)按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探索新知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7、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0.3001.8000500
  5.7800.0040102.02060.06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教学例2、例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