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求近似数》1
教学目标1、通过自我探索和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认识“近似数”,学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2、通过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联系已有经验,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3、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近似数”,学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 学环节
过 程目标
教 师活动
学 生活动
反 思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并使学生了解近似数的含义,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有灿烂的文明;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资源。
请看:出示第96页的例题。
2、请你们观察一下,从中你发现这些数据中,有哪几个与前面学过的不一样?
在学生找出来后,指出:在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候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近似数”。板书课题:近似数。
认真听讲
观察并比较
了解近似数,明确今天学习的内容
学习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巩固发展:
小结与作业
通过自我探索和知识的迁移使使学生认识“近似数”,学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联系已有经验,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学生在练习中通过一次次的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分析、辨别、确认,进一步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二、探究新知:
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近似数,你们能够从身边找出还有哪些是近似数吗?
2、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求一些数的近似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
3、教学第96页的例题2。
(1)出示题目,学生自己理解题意。
(2)你们能够读出男性和女性各有多少人吗?
(3)男性和女性各接近四十几万?你能写出他们的近似数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求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保留到某一位,要把这一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写成0;如果5或比5大,把尾数各位改写成0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
板书:484204≈480000
486685≈490000
(4)完成“试一试”。
使学生明白要求和例题有所不同,是直接用“万”或“亿”表示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仔细看清题目的要求。
三、巩固发展:
1、完成“想想做做1”。
学生自己读数,并指出哪些是近似数,说说理由。
2、完成“想想做做2”。
3、完成“想想做做5”。
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算法:坐标一题的近似数是10万,说明千位上的数是5或6、7、8、9;右边一题39亿多的近似数是39亿,说明千万位上的数是4、3、2、1,不能0。说说为什么不能是“0”。
4、组织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些生活中的近似数。
指名读一读,写一写。
四、小结与作业:
1、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近似数你有了哪些认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想一想
找一找
说一说
理解题意
读出男性和女性各有多少人
自己尝试后指名答,并说说理由。
师生共同小结
求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保留到某一位,要把这一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写成0;如果5或比5大,把尾数各位改写成0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
完成后组织交流
指出哪些是近似数,说说理由。
弄清什么是“尾数”和“最高位”的含义,然后写出各数的近似数,并交流求近似数的方法。
尝试后交流算法
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
个别交流。
独立作业。
对于39□0000000≈39亿,方框里填的数,学生最初认为可以是0-4,通过辨析,观察,交流、反馈中明白不能填0,因为这里是约等于39亿,不是正好等于39亿,使学生明白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
板书设计: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484204≈480000486685≈49000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