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多位数读写
教学内容:复习多位数读写,整数四则运算意义及各部分关系--教材第74页1-4题及练习十七1-6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乘、除法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则
1.复习数位顺序表。
提问:
“我们学习了十进制计数法的有关知识,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
“个、十、百、千是什么级?”
“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什么级?”
“亿、十亿、百亿、千亿是什么级?”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下面的数位顺序表:
再问:
“万位在右起第几位?亿位在右起第几位?”
“一个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个九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复习多位数的读法。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读一个多位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读数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再让学生读下面各数:(第74页第1题)
603087000003009500000
(2)复习多位数的写法。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写一个多位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写数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位上写0。
再让学生写出下面各数:(第74页第2题)
二十五亿三千零九万五百一十亿零二百零五万
3.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题。
让学生判断各题的正误,并说一说理由。如:最小的自然数是0,要让学生说出因为0也是自然数,所以这道题是正确的。
二、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第74页第3题相关内容)
1.复习加、减法的运算意义。
教师出示一道加法题:
“小军有21本连环画,小明有30本连环画,他们一共有多少本连环画?”
让学生自己解答,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教师板书出加法算式并标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然后,教师将上面的加法题改编成减法题:
“小明有30本连环画,比小军多9本,小军有多少本?”
让学生自己解答,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从而使学生明确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复习乘、除法的运算意义。
教师出示一道乘法题:
“四年级一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12人,四年级一班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先用加法计算,再用乘法计算,然后说一说哪种计算简便,使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教师板书出乘法算式并标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然后,教师将上面的乘法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
“四年级一班有48人,分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多少人?”
学生自己解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上面乘法算式中的什么?从而使学生明确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做练习十七的第2、3题。
三、复习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第74页第3题相关内容)
教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下面来复习一下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1.复习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指着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分别说出加、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板书: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复习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指着乘、除法算式,让学生分别说出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板书: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教师指着除法关系式,提问:(第74页第4题相关内容)
“刚才我们说的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在整除的情况下的关系,如果是有余数的除法,除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3.复习四则运算中各部分关系的应用。
教师:上面这些关系有哪些应用?(可以用来验算四则运算。)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做练习十七的第4题。订正时,结合题目分别说一说验算加、减、乘、除法,是根据什么关系来进行验算的。
四、练习
做练习十七的第5、6题。
做完第5题,订正时,让学生说一下根据。
第6题,是用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还是直接列算式解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哪种方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