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12:43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重点:
  (1)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
  在计算的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设计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独立尝试的基础上,进行同学间的广泛交流,在对比、择优、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3.出示:(课件1)
  这道题目又该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学生交流、质疑:
  1.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a.++===(块)
  方法b.×3=++====(块)
  2.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
  3.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4.×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5.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这些质疑活动应该由学生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进行质疑、答疑)
  四、归纳、概括:
  1.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以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五、巩固、发展
  1.巩固意义:
  (1)看图写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出示图片1、图片2、图片3)
  (2)改写算式:
  +++=()×()
  +++++++=()×()
  (3)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2.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6×21×4×8
  (说一说,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以×8为例来说明)
  (2)应用题:
  a.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b.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3)对比练习:
  a.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b.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3.发展提高:
  (1)出示(课件1):说说怎样想?
  (2)出示(课件2):说说怎样想?
  一个数乘以分数
  重点: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正确计算一个数乘以分数。
  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算理
  设计思想:
  在教学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时,可以采用迁移的方法;在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组间交流、质疑、答疑等活动,达成共识,归纳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到下面的分数,你都想到了什么?
  瓶吨米
  (可以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含有几个分数单位等)
  二、新授:
  (一)教学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出示一张1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的纸,画有5×2个一平方分米的小方格。
  (1)列式计算:2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2=20)
  5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5=50)
  8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8=80)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数量关系是什么?
  总结数量关系式:每张纸的面积×纸的张数=总面积
  (2)讨论张纸的面积是多少呢?怎样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10×表示求10的是多少?表示把10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3)张纸的面积又怎样求呢?张纸的面积呢?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
  (4)试着说一说:一个数乘以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例1(一瓶桔汁千克,3瓶、瓶、瓶分别多重?)
  (1)学生分别说出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3表示求3个是多少,即求的3倍是多少;
  ×表示求的一半是多少,即求的是多少;
  ×表示求的是多少。
  (2)小结: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完成书上做一做。
  (1)一根木棒长米,2根长多少米?根长多少米?根长多少米?
  (2)列出乘法算式:80厘米的是多少?的是多少?
  4.说明: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这个数乘以分数。
  5.补充练习:
  读题列式:15的是多少?15的是多少?的是多少?
  9个是多少?的6倍是多少?16的一半是多少?
  (二)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法则:
  1.教学例3: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公顷,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1)读题,说一说公顷、小时分别是什么意思?各表示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可以出示刚才用过的长方形纸,沿宽边对折,1份表示公顷。表示把1公顷平均分成2份,每小时耕其中的1份,公顷是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或课件3演示第1幅,成为书上例3中的图(1))。小时表示把1小时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小时,是拖拉机的工作时间。
  (2)怎样列式求小时耕多少公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求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把一小时的工作量(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小时的工作量,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其中的一份是公顷。计算:×=1××5=(公顷)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将刚才的长方形纸通过折叠,得出,用阴影画出,也可以通过课件3演示第2幅,成为书上例3中的图(2),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母亲一天到晚为吃食奔波着,几乎没有时间顾及我们。那个时候我就盼望着母亲能来管管我,甚至是骂我打我,那起码说明在她心里,我远比食物来得重要!
  (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呢?
  ×求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把一小时的工作量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小时的工作量。×=1××5=(公顷)
  (在刚才得出公顷的基础上,再用阴影画出公顷。也可课件3演示第3幅。成为书上例3中的图(3)。)
  (4)说出数量关系式,并答题。
  数量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说明:与整数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2.练习: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公顷,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求公顷的是多少。把公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就是12/20公顷。×===(公顷)
  演示课件4。
  3.根据刚才的计算,说一说分数乘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归纳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在乘的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结合上面的题目,比较为什么要先约分,可以结合学生中的做法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做一做。
  2.计算×4,6×,指名板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根据学生的计算和回答,总结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因此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与分数和整数相乘。并指出: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3.完成书上做一做。
  8××9×
  并补充:×
  四、布置作业。(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