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解答复合应用题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解答复合应用题能力,并能解答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简单的植树问题----求间隔个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米尺。
教学过程
(一)观察线段,初步理解点数与间隔个数的关系
1.教师画一条线段,并且平均分成之段。
问:有几个点?平均分成4段呢,8段呢,
2.讨论:点数与间隔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3.小结:点数相当于物体个数,因此,间隔个数:物体个数一1
(二)出示课题,练习书中习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答有关“间隔个数与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1.“练习十六”第12题。
(1)让学生审题看图后,教师问:要求这段河堤长多少米必须知道什么?(相隔米数、间隔个数)
(2)想一想:16棵树中有多少个间隔?
(3)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8×(16-1)
=8×l5
=120(米)答:这段河堤长120米
(1)如果改成:一段河堤长120米,两头各种一棵,每两棵之间相隔8米,可以种多少棵树?(投影)怎么解答?
120÷8+1=16(棵)
问:为什么要加门
小结:实际生活中,公路两旁的电线杆、路灯、楼梯台阶、锯钢筋等都同,“植树问题”一样。对这些问题,我们以后统称为“植树问题”。
2.“练习十六”第15题。
(1)投影题目及简单实物图。
(2)分析实物图,问:要求一共摆了几盆茉莉花必须知道什么?(相隔盆数、间隔个数)
(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说计算过程并板书。
2×(12-1)
=2×l1
=22(盆)
答:一共摆了22盆茉莉花。
3.“练习十六”第16题。
(1)读题,审题。问:要求锯好这根钢筋一共要几分钟?关键是先求什么?(锯的次数)怎么求?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辅导学生,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
2×(600÷60-1)
=2×(10一1)
=18(分钟)
答:锯好这根钢筋共要18分钟。
(三)思考题教学
1.提示:锯成5段,锯成10段,实际上各锯了几次,每次要几分钟?
2.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板书:
20÷(5-1)×(10-1)
=20÷4×9
=5×9
=45(分钟)
(四)小结
简单的植树问题应用题,应搞清间隔个数与物体个数的关系,理解“一1”或“十1”的道理。
(五)作业
1.书中第13、14、17题。
《作业本》第54页(五十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