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11:41

四年级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

  1、整理、复习笔算、口算和估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
  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傅青芹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教学重点
  复习已学内容并进一步的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回忆-反思-整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整理与回顾
  提问:
  你能回顾一下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学习的情况吗?填好下表并跟同学交流。
  学生独立填表,在小组里交流后,全班交流
  二、教学新课
  1、复习乘法
  2、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出示:238×45和117×23
  提问:同样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乘得的积位数一样吗?
  出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出示:308×46和78×250
  提问:这两题分别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在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
  (特别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写法。)
  追问:乘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吗?
  指出:乘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一个0。
  (3)、完成书第114页第1题
  提问:第二组和第三组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指出:用简便方法计算除法时,应正确确定余数。
  (4)完成书第114页第2题
  指出:估算时,我们通常把数量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5)、完成书第114页第3题
  (1)、提问:你能用字母表示我们学过的运算律吗?
  教师板书:
  a+b=b+a
  (a+b)+c=a+(b+c)
  a×b=b×a
  (a×b)×c=a×(b×c)
  (a+b)×c=a×c+b×c
  (2)、追问:你能说说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吗?
  (3)、完成书第114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同桌讨论后指名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让学生结合计算的过程简要说说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读题并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交流:说说第(2)题是如何估算的。说说第(3)题的思考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说能口算的是如何口算的(鼓励学生口算)。
  指名口答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读题并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交流:说说第(1)题两种列式方法和第(2)题的规范书写。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组交流,汇报
  五、作业设计
  完成相应的补充习题
  六、教后反思
  2、整理、复习混合运算、运算律,以及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傅青芹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能运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和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复习已学内容并进一步的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回忆-反思-整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整理与回顾
  提问:
  1、你能说说我们这学期学过哪些运算律?
  教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你能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教师板书: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小组交流,指名口答
  小组交流,指名口答
  二、练习与应用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书第115页第5题)
  36+300÷12848-800÷16×12
  (132+68)×(97-57)972÷(720-21×33)
  2、计算下面各题(书第115页第6题)
  41×99765+98560÷16
  201×3436×25304+297
  18×45+18×55226×14-26×13
  3、完成书第115页第7题
  4、完成书第115页第8题
  同桌互说,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交流:说说是如何简便计算的?
  学生读题并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交流:说说是如何根据所求问题正确选择已知条件的?
  学生读题并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组交流,汇报
  五、作业设计
  完成书第115页第5、8题
  六、教后反思
  3、整理、复习倍数和因数,找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傅青芹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能根据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探索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教学重点
  复习已学内容并进一步的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回忆-反思-整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倍数和因数
  (一)提问:你会把自然数的分类吗?
  教师板书:
  1、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分为偶数和奇数
  偶数有:2、4、6、8、10......
  奇数有:1、3、5、7、9......
  2、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三类:
  (1)只有1和本身2个因数,是质数,有:2、3、5、7、11、13、17、19......
  (2)除了1和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是合数,有:4、6、8、9、10、12、14......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特别指出:2是唯一的质数中的偶数,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4是最小的合数。9、15等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二)巩固练习
  1、在下面个数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1、10、25
  2、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哪些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把下面的数分成两类,你想怎样分?
  2、15、8、17、20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口答
  指名学生有序地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同桌互说,指名汇报
  (只要分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二、复习找规律
  (一)提问:
  1、用数字1、2、3,能写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
  指出:我们思考问题时一定要做到有序思考。
  2、用数字0、1、2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二)巩固练习完成书第116页第12题
  读题后提问:
  1、你知道这些菜中那些是蔬菜?哪些是荤菜?
  2、你会搭配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写数时要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先和同桌说说,再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说怎么想的?
  三、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提问: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这些策略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二)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116页第13题
  指名读题并提问:(1)当长8米时,宽应该是几米?能不能画图思考一下?
  (2)、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3)、如果羊圈长6米呢?你能算出宽是多少米吗?
  2、完成书第116页第14题
  学生默读题目后讨论:(1)第(1)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2)第(2)题的数量关系式又是什么?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画图并思考,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生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结果时说说如何思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要求学生边画图边思考)
  四、评价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组交流,汇报
  五、作业设计
  完成书第116页第14题
  六、教后反思
  4、整理、复习升与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称、平移和旋转
  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傅青芹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意义,正确进行升与毫升的简单换算。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等腰、等边三角形的认识。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会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把图形按要求平移或旋转90度,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复习已学内容并进一步的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回忆-反思-整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升和毫升
  (一)回顾与整理,提问:
  1.说一个容器装液体比另一个容器多的时候,我们说这个容器的什么比较大?
  指出:我们说这个容器的容量大。
  2.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通常用到哪两个单位?
  指出:通常用到升和毫升这两个单位。
  3.一升等于多少毫升?
  指出:1升=1000毫升1L=1000ml
  4、你能举例说说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吗?
  (二)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116页第15题
  完成书第117页第16题
  小组交流,指名口答
  学生独立填空,集体校对: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说怎么想的?
  二、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回顾与整理,提问:
  三角形由什么围成?
  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
  什么叫三角形的高和底?
  三角形可以分成哪几类?怎么分?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什么叫等腰和等边三角形?它们有什么特点?
  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梯形有什么特点?和平行四边行比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
  等腰梯形有什么特点?
  指出: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可以分为三类,三个角都是锐角(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钝角三角形)。
  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6、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三边相等(等边三角形)。
  7、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平行。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8、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
  9、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腰,从上底到下底的垂直线段是高。
  10、等腰梯形两腰相等。
  (二)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117页第17题
  完成书第117页第18题
  3、完成书第117页第19题
  4、完成书第117页第20题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口答,
  学生独立画图,同桌互查
  学生独立画高,要求学生分清哪条是底边,并正确画出高,标出直角标记。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并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说说时怎样想的?
  三、复习对称、平移和旋转
  回顾与整理,提问:
  1.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2.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怎样画?
  3.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怎样画?
  4.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注意哪些?
  5.怎样把简单的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转90度?
  指出:
  1、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长方形有2条,沿折痕画。
  3、正方形有3条,沿折痕画。
  4、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弄清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5、找准旋转的中心,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二)、巩固练习
  完成书第118页第21题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如何思考的?
  四、评价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组交流,汇报
  五、作业设计
  完成相应的补充习题
  六、教后反思
  5、整理、复习统计
  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傅青芹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18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用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复习已学内容并进一步的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回忆-反思-整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整理与回顾
  1、师:通常我们是怎样对数据进行整理的?
  为什么要用统计图整理数据?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2、出示两幅统计图,分别是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1)、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它有哪些部分?画图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需要用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举个例子说说?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它有哪些部分?画图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需要用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举个例子说说?
  (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
  学生对照两幅统计图说一说
  二、练习与应用
  (1)、师:说说课前收集的自己自一年级以来每学期末的身高数据,想一想,你打算把它用怎样的统计图表示出来。
  (2)、请同学把它画出来,想一想,画统计图时先画什么?怎么画?再画什么?怎么画?
  (3)、师:谁愿意将你的作品拿上来给大家看?(在投影仪上展示)
  (4)、从这个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学生画一画,再交流
  学生说说图中所表示的同学身高增长情况
  三、评价总结
  今天,我们回顾了哪个方面的知识?对这部分知识你认识到了什么?你对自己掌握这部分知识的情况满意吗?
  四、作业设计
  1、画统计图统计你所在的小组里同学身高情况
  2、画统计图表示你从一年级以来每学年初体检时体重变化情况
  五、教后反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年级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