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预设:
课前谈话:
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同时发现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不良的变化,比如水污染,空气污染。作为未来的主人,你觉得可以通过什么策略来很好地防止污染、净化空气呢?(植树造林)
我们都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你以前种过树吗?种树通常有哪些学问?(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通常相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代党中央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植树造林(出示领导人植树的图片),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代人。
一、情境感知
(一)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吗?在植树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在马路的一边种着5棵树,(用一条线表示路,用点表示树)会是怎样种的呢?请你用线段图表示出自己的想法。
预设
出示:
......
(三)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补充板书:两端都种)
(四)在长40米的路的一边种树(两端都种),可以种几棵?
1、首先轻轻地把题目地读一读。
2、把题目的意思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再试着解决可以种几棵。
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线段图,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
当我们遇到比较复杂或者有困难的问题时,可以用线段图来分析题目的意思,这样既方便,还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一些。
3、交流:自己在纸上画了线段图也做了,现在你最想说什么?(条件不够充分。)
4、那你觉得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几米呢?用一句话概括,补一个怎样条件就可以了?
5、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可以是2米、4米、5米、8米......请你地估计一下,按照怎样的方案去种树,所种棵数相对会比较多。
6、通过刚才的一番讨论,在全长不变的情况下,你觉得种植的棵数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棵数,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间隔数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二、探索规律
1、完整出示:在长40米的路的一边种树(两端都种),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8米,可以种几棵?
(1)轻轻地把题目完整地读一读。说一说你们从题目知道了什么?
(2)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伴的吗?(两端都种)
(3)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并且列式解答。(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习情况。)
2、组织反馈
方法一:40÷8=5(棵)
方法二:40÷8+1=6(棵)
......
师:从大家反馈的情况来看,同一道题目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方法来确定哪个是正确的呢?(借助线段图分析)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画线段图。
3、在大家认可是6棵的情况下,提问:
40÷8=5----5表示什么意思?
5+1=6(棵)----5段为什么不是5棵,而是6棵呢?
我们把这条小路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每一份(或者说每一段,每一个空)就是一个间隔,在这道题中,间隔指什么?共有几个间隔呢?
4、小结:通过这个例题,你明白了什么?(棵数与段数有关,求棵数得先求段数。)
5、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8米以外,还可以取哪些整米数?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并完成表格。
6、反馈:
总长(米)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米)
间隔数(段数)
棵数
40
我的发现:
我的疑问:
根据表格中整理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棵数=段数+1(段数+间隔数-1)
(是不是每一种植树问题都要在段数上加1呢?)
7、学生提出疑问
学到这里,关于植树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
8、反思学习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请你回忆一下,我们是通过怎样一个过程来得到棵数的解决办法的?
三、点击生活
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很快找出了植树问题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么,植树问题在生活中还会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在跨栏比赛中,通常从第一个栏到最后一个栏之间的距离约是91米,每两个栏之间的距离约是9米,总共有几个栏?
2、37路公交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在路的一边一共有多少个站点?
3、马路的两边都装有路灯,每隔20米一盏,(两端都安装),两边总共安装了102盏,这段马路全长多少米?
4、圆形滑冰场的一圈全长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安装几盏?
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