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10:12

六年级数学教案——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体积。
  2、再次培养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探索新知的意识。
  重点: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和学具:教师准备课件一个,投影仪,学生准备圆柱形的橡皮1~2块。
  重点包含要素的分析:1、让学生能从知识间或图形的联系的角度想到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研究它的体积。逐渐培养学生科学的猜想能力。
  2、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并且掌握转化前后两种图形各个量间的关系,也是灵活运用公式的关键。
  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掌握V=SH是解决有关求圆柱体的体积或容积基础,同时也是下一步学习圆锥体体积计算的基础。
  突出重点的策略:1、回忆圆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利用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圆柱体的过程来启发学生猜想:圆柱体能切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激发学生的思维。
  2、学生有前面的推测,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实物(学生自备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操作,验证猜想,探索体积的计算方法。
  3、补充一个已知R求V的例题进一步突出求V必须先求S。突出V=SH的基础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体积的概念
  2、我们学过求哪些几何图形的体积?怎样求?
  (为学习圆柱体的体积的意义做迁移,并为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填充新知做好准备)
  3、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圆柱体的体积吗?
  4、想知道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圆柱体的计算方法。-----出课题
  二、新课探索:1、;以前我们所研究过的几何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时,使用最多的是什么方法?
  如: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呢?请看多媒体课件演示过程。接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演示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堆成一个圆柱体)能否也利用转化的思想把圆柱体转化成学过的几何图形?
  2、转化成什么图形,小组讨论。(猜想)
  3、汇报猜想的结果。
  4、动手实践:把圆柱体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
  5、思考讨论:转化后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各个部分有什么联系?
  6、汇报,全班交流。
  长方体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高=圆柱体的高
  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体的底面积
  7、根据以上过程请在小组内对照图形讲述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汇报如下: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8小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V=Sh
  三、公式的应用:1、教学例题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1)带领学生画图。(培养学生会画图帮助分析的能力)
  (2)让学生讲方法,尝试列式。教师板书过程。
  2、补充例题:已知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底面半径是5厘米,这个茶叶筒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讨论方法汇报,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3、小结:对比以上两个题的解题过程,你觉得计算圆柱体的体积一定要根据条件先计算什么呢?(明确只要不是直接给出底面积,那就必须先由条件求出底面积。并补充V=лr2×h)
  四、巩固练习:38页1、2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年级数学教案——计算圆柱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