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09:23

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课本第105~107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二十六的题目。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以及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具准备:天平、砝码、标有“20”、“30”和“?”的方木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学生加、减、乘、除和部分间的关系。
  二、新授。
  1.方程的意义。
  (1)教学第(1)个例子。
  教师将天平、砝码摆在讲台上,然后,提出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讲台上摆着的上什么仪器?(天平)
  它是用来做什么的?(用来称物品的重量的。)
  你知道怎样用它称物品的重量吗?(在天平的左面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面放置砝码。当天平两边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在天平左面放一个50克的砝码,右面放标有20、30的木块。
  问:现在天平平衡吗?这说明了什么?(平衡,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情况吗?试试看!(根据学生发言,板书:20+30=50)
  问:这是一个什么式子?(等式)
  (2)教学第2个例子。
  教师改变天平上所放物品和砝码,使之同教科书第105页下图。
  问:现在天平也保持平衡,这说明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这种平衡的情况吗?试试看!
  指名让学生试着写出等式。
  告诉学生:“?”是要求的未知数,我们学过一般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所以这个等式可以写成:20+x=100。
  问:这是一个什么式子?(等式)
  比较一个这个等式与20+30=50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个x应该是多少克?(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总结:这里的x所表示的未知数不是随便确定的,它必须使天平保持平衡的重量,也就是说未知数代表的数值必须使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在20+x=100的右边板书:x=80)
  (3)教学第(3)个例子。
  投影出示第106页的上图。
  问:看这幅图,这幅图的图意是什么?(这幅图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个篮球的价钱是x元,3个篮球的总价是234元。)
  每个篮球的价钱是x元,3个篮球的总价还可以怎样表示?(3x)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来吗?(3x=234)
  想一想,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这也是一个含有未数的等式。)
  当x等于多少时,这个等式中的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x等于78时,在3x=234的右边板书:x=78)
  得出:像这样一些等式:20+x=100、3x=234、x-10=35、x÷12=5叫做方程。
  练习: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4+3x=106+2x7-x>317-8=9
  8x=018÷x=960÷12=5
  得出:
  17-8=94+3x=10
  60÷12=58x=0
  18÷x=9
  问:从幅图,你能说一说它的含义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问:有了方程和等式的知识,当遇到一个式子,要判断它是不是方程时,应该怎样想?
  2.简易方程(一)。
  (1)教学例1。
  说明:我们把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例如,x=80是方程20+x=100的解,x=78是方程3x=234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想一想:“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什么区别?
  (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然后教师总结:方程的解指的是一个数,它表示未知数等于多少时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例如当x=80,20+x=100的等号左右两边相等。而解方程是指求这个未知数的演算过程。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些求未知数x的题目,实际上说是解方程。)
  2.学习解方程的方法。
  出示例1:x-8=16
  讲解解方程的步骤及书写格式:
  先写“解”字;然后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及运算定律进行思考:x-8=16,就想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所以x=16+8,x=24。运算的根据可以不写;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对齐。求出x的值后,还要进行检验,以判断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板书:
  x-8=16
  解:x=16+8
  x=24
  检验:把x=24代入原方程。
  左边=24-8=16,右边=16,
  左边=右边
  所以x=24是原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3.课堂练习。
  做教书第107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4.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课后小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