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植树问题》3
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P117例1P118做一做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1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教材中给出问题: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
教材用四幅图呈现出学生最可能出现的讨论过程,通过先用简单的除法解决问题,再到画出线段图看看,让学生在图中发现如果把路“平均分成了4段,但要栽5棵树。”进而继续探索得出一个规律:两端都要栽树时,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即:棵数=间隔数+1。
做一做的内容与例1相同,只是这里给出的是植树的棵数,要求的是首尾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这条路的长度。教材希望通过例1的知道路长求栽树的棵数,做一做的知道树的棵数求长度,加深学生对本课中发现的规律的理解,学会进一步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植树问题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3、教学目标
(1)、学会解决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
(2)、培养学生用画线段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建议
关于植树问题,学生可能在其他书上或者生活中有所接触和思考,可以说这块内容学生的学习起点可能有较大的差距。教学时,可以结合情境图出示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则了解多少学生会,多少学生不会,把握学生的总体水平,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教师先恰当点拔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解决,再集中点评。
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有的学生可以直接从示意图中找到答案,或者由示意图发现规律。也有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验算方法,如果是栽20棵树,每两棵树相隔5米,通过图可以发现在有19个5米,也就是说当栽20棵树时,这条路只有95米。这种方法同样也能发现问题,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教学中只要学生的想法有道理,都要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直接应用例1的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但需要学生逆向思考。一共种了36棵,即有36-1=35个间隔,每个间隔是6米,则路长35×6=210米。活动时,也可以让学生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如每隔6米种一棵对,2棵之间距离是多少?3棵呢?4棵呢?等等,使学生发现相距的长度和栽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