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题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段数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实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感觉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植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间隔与发现植树棵数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用尺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说话、做事情时不能信口开河,不加思索来完成。
2、揭示课题: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我们的节日有很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节?(植树节)其实,“植树”这件事还很有数学上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去植树,每隔5米分为一段,一共可以分成多少段?
100÷5=20(段)
2、出示例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读题分析理解:“一边植树,两端要栽”的意义。
可能许多同学列成:100÷5=20(棵)
(2)学生试做。
让学生讨论。
3、感知间隔的含义
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的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4、学生依次画图,课件依次演示画图过程的算法。
段数棵数
12
23
34
56
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棵数=段数+1
或:段数=棵数-1
5、完成例题。A:先要求出段数:100÷5=20(段)
B:再次求出棵数:20+1=21(棵)
6、再次感知,找到规律
课件上做习题栽了8棵树,有()个间隔。(两端都要栽)
有20个间隔,栽了()棵树(两端都要栽)
三、尝试练习,做一做
课件:1、园林工人沿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做书上的练习P122(练习二十)。T1、T2写在书上。
四、巩固加深,拓展。
1、打开书P117读书,思考。
2、你在这一节课有什么遗憾?
3、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4、联系生活举例,加深理解。
五、总结延伸
植树问题还有许多学问,今天我们只是解决了两端都栽,如果两端都不栽,封闭图形(如圆形花坛)栽树又怎样计算等待下一节课再去研究。
板书设计:
段数棵数学生练习板演
12
23
34
45
规律:棵数=段数+1
或:段数=棵数-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