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07:40

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统计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统计这块安排的内容是:折线统计图。统计在实验教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教材的编写上总体来说步子很细。
  1.实验教材整体编排
  册数
  统 计
  一上
  实物条形
  一下P93第九单元
  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统计表
  二上P94第七单元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二下P106第八单元
  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
  复式统计表
  三下P38第三单元
  数据分析
  平均数
  四上P99第六单元
  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下P108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五上P103第六单元
  中位数
  五下P122第六单元
  众数
  复式折线统计图
  六上P110第六单元
  扇形统计图
  六下P74第四单元
  统计误导
  第一学段关于统计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更着重要求学生能分析数据、对自己身边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本单元内容安排如下:
  (1)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回答问题。
  (2)完成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进行推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总体印象:
  1、内容简单,学生基本能轻松掌握。
  在前几册的统计教学的积累下,能较轻松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而且,调查他们喜欢不喜欢折线统计图的时候,都说喜欢:因为不用一格一格地涂、只用画点、连线就可以了,制图比较简单方便。
  2、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不是“为统计而统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数据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思考
  1、突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展现数量的增减变化,除了观察折线统计图体会它的特点外,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手势比划折线统计图,通过折线的起伏来感受、体会它的增减变化。
  2、规范作图。
  可以让学生按观察横轴、纵轴找出相应数据先画点再连线的方法画折线统计图,画时应在每个点上标上数据,以便观察比较。不同的连接应连接每个点的中心、线要直。力求做到美观大方!
  3、回答问题要完整。
  如,问题:哪个月平均气温最高?学生的回答基本上是两个字:八月。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完整。顺便提一下学生对“变化趋势”这个词不大懂。
  4、把握教学目标。
  教参的要求是:不要求学生会制作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但并不对此作统一要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