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乘法的巩固练习》简案
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14~19题教学目的: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让学生区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区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区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1.25×0.31.25×51.25×5.3
前两题让中、下生说一说,第三题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
2、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先让中等生说说,再请其他学生补充
问:点小数点时,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二、练习
1、做P5第14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做P6第15题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怎样判断的
3、做P6第17题
先说说不经过计算如何判断积比被乘数大或小
独立填写,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4、比较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
①指名板演
2.07×1.22.07+1.2
②集体订正并比较
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处理小数点。列竖式时,不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只要把被乘数、乘数、积的末尾数字对齐就行了。
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进行计算,最后积的小数点与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做题前先观察,属于何种运算,再想一想计算法则,最后动笔做
③练一练
6.52×0.366.52-0.36
5、做P6第19题
读题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怎样计算的?
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联系整数乘法中被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说一说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6、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做练习一的第20、21题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P6第16题
5、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值
1.283(保留一位小数)
5.404(保留整数)
2.876(保留两位小数)
指名口答并说说怎们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导入
小明为隔壁的王奶奶买了8只苹果,共重1.47千克,这种苹果每千克3.85元,请大家算一算应付多少元?
二、新课展开:
(一)1、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3.85×1.47=5.6595(元)
2、师问:如果你是营业员,你该请顾客付多少钱呢?(小组讨论)
3、请学生说这种付款的理由和方法。
4、小结:告诉学生这里的5.66是5.6595的近似数,使学生明白小数乘法乘得的积,有时会出现很多位小数,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需要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
板书:积的近似值
(二)教学例5
1、指名读题
2、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3、结合板演,进行集体订正
问:①钱币的最小单位是什么?
②付款时只需要算到什么?
③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只要精确到什么位?
④横式上为什么用约等号?
4、小结
(三)做一做
P7第1、2题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教师巡视辅导
集体订正,典型错误重点分析
三、巩固练习
1、做P8(1)第一题
P8(2)第一题
独立练习后集体订正
2、做P8(4)
①引导学生看懂发票
②明确表格中的“金额”就产总价,指导求白粉笔的金额
③总计金额数要用大写数字,若学生认识大写数字
④填在书上,教师巡视辅导
⑤集体订正
3、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5题的思考题
三、全课小结
四、布置作业
P8(1)、(2)剩下的题目
P8(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