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07:05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二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像上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即每个点都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相对应的数值。
  2、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为今后学习函数及函数图像等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2
  1、出示例1的表格和已标出纵轴、横轴以及相关信息的方格图。
  2、师先示范描点(一两个),生按照要求描出表中的其他点。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点的排布规律,用直线连接。
  4、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点表示1小时行80千米,B点表示5小时行400千米,其他点呢?
  (2)图中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吗?
  (3)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5、对刚才的第(3)个小问题进行指导。(师边演示边讲解)
  (1)先在纵轴上找到表示2.5小时的点,并从这点起作纵轴的平行线,与已知图像相交与疑点。
  (2)再从交点起作横轴的平行线,与纵轴相交得到一点。
  (3)最后依据与纵轴的交点进行估计。
  (4)行驶440千米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2)用描点法画出表中两种量的正比例图像。
  (3)利用图像进行估计,体会正比例图像的意义和作用。
  2、练习十三第4、5题
  第4题的第(1)题,学生可以根据图像的特点来说明判断理由,也可以从图像上选取几个点,根据这些点所表示的路程与时间分别求出比值,再作判断。
  第4题的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估计,答案有些出入是允许的。
  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通过组织交流帮他们进一步明确方法,加深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再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二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