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06:46

五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算一算最后它们都跑了多远?
  探究新知
  (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测量验证。
  1.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介绍圆周率。
  1.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小结
  (四)推导公式。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
  四、课堂小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