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06:38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在前几天拍摄了几张照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课件出示)
  A、(长城缩小图)看得出拍的是哪个地方吗?(大小看不清)怎么办?(鼠标拖动放大)这两张照片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B、像刚才把长方形照片放大或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认识图形的放大(出示课件)
  说出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教师利用白板上的尺,先量出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再根据给出的条件把长方形放大。
  接着小组讨论,汇报两幅画之间的关系。
  总结学生的发现(课件出示书中的2句话)
  教师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板书:按2:1的比放大)
  继续观察:2个长方形大小、形状上有什么变化?板书:(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追问:这里的2:1,表示什么意思?比的前项指什么?后项呢?
  可不可以继续放大?可以按几比几的比放大?(学生回答)
  观察一下这些比的比值,有什么发现?(比1大)
  认识图形的缩小(课件出示)
  学生根据出示的问题,说出1:2的意思。
  回答题中的所出示的问题。
  教师用鼠标拖动长方形,使它缩小,用白板中的尺量。
  让学生再观察,大小和形状有什么变化?
  2、讨论辨析
  出示课件(天安门图)
  问:哪些图属于我们今天学习的放大与缩小,哪些图不是?
  学生讨论后,回答说明理由。
  由于有两副图看不清楚,用白板中的工具尺和学生一起量放大图、缩小图的长和宽,讨论与原来图长、宽的关系。
  3、小结新知:
  怎样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呢?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进行小结:在对应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缩小),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三)巩固应用
  1、课件出示例2
  学生上来再白板上操作。其余学生画在书上。
  观察3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2、试一试
  课件出示,学生动手完成,做的快的同学在白板上画。
  问: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动手量一量。
  学生量书上的图,教师在白板上的图上量。
  3、练一练
  课件出示,学生动手完成,指名学生在白板上画,并讲解自己的想法。
  4、练习九第1、2题
  课件出示,学生可分组讨论,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生在白板上边做边讲。
  5、补充填充题。(请学生上来在白板上做,其余学生在下面思考。)
  (1)图形在平移和旋转后,(      )发生了变化,
  (            )不变。
  图形在放大与缩小后,(      )发生了变化,
  (       )不变。
  (2)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   )。
  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
  6、你知道吗?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许多建筑是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进行建造的,还有冲洗照片,汽车模型制造,复印文件,绘制地图,观察太空的天文望远镜……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
  (边说边出示图片给学生欣赏,利用链接方式,讲到哪链接到那张图片,并用今天的知识讲解。)
  (四)全课小结
  师: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这是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单元的第一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新授部分的两次教学过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用白板课件上,感觉到师生间的互动性很强。
  在开始部分,课件出示一幅长城图,但很小,学生看不清,学生要求放大,我用鼠标把照片拉大,在这种放大与缩小的情况下,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个长方形幅图相比较,他们有什么变化?”,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快的发现大小变了,形状没有变化。用电子笔直接在白板上放大和缩下长方形,学生感觉很奇妙,不再是以前在课件中设置的一种情况,现在任意拖动,任意变化,更加真实。
  教学到根据一定的比画出原来图形的放大图或者缩小图时,让学生直接拿了电子笔到白板上去画,学生清楚地看出画图地过程,更容易发现学生中地一些问题,这部分学生很感兴趣,有了电子笔,教师也不需要握着鼠标不放,更不需要花很多地时间在制作课件上了,因为上课可以直接在白板上用电子笔操作,随机性强,学生说到哪就点到哪。最后欣赏现实生活中得缩小图和放大图,我采用白板中得链接得方法,边讲电子笔边点击链接,我觉得白板地教学使得课堂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师生间得交互性更强。
  但由于白板、电子笔我们和学生才刚接触,所以上课学生上来用电子笔画图时,使用不熟练,浪费了一点时间。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听后感
  黄老师上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课,是新教材中新增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比较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黄老师的课堂借助电子白板展示了新课程一些教学理念,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课堂教学效果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
  本课开始出示旅游时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片过大、过小看不清,引出本课的学习,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沟通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引领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构。老师借助电子笔拖拉图片,使图片放大、缩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
  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学生能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图像变化前后的关系,所以整堂课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反复的训练,以促使学生用语言进行思维的外化。
  三、练习设计的精当
  练习的设计,对本课的学习作了恰当的补充,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强度加大,体现了一定的张力,练习的层次性体现出来了。黄老师借助白板,让学生直接到用电子笔到上面画,不仅形象、直观,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