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05:45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0~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按实验要求做好准备。一个土豆、一块小石头(比土豆小)、装有同样多水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烧杯。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一个,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4个。学生每人准备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三根1米长的尺子。
  一、问题情境
  师生谈话,通过对土豆、石块的比较引出教材上的小实验。
  教师出示土豆和石块。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生:土豆和石块。
  师:相比之下,哪个大?哪个小?
  生:土豆大,石块小。
  师:你能用手比一比,土豆和石块分别有多大吗?
  学生用手比一比。
  二、小实验
  1、猜测把土豆和石块分别放入两个杯子后,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装有同样多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烧杯。
  师: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烧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
  师:如果,我把土豆和石块分别放入这两个杯中,请大家猜一猜,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1:两个杯中的水面都会上升。
  生2: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上升的高,放石块的杯子水面上升的低。
  师:同学们猜想得对不对呢?我们来试一试。
  2、观察实验结果,交流杯子中水面发生的变化。
  教师把土豆和石块分别放入两个杯中,让学生观察。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与同学们猜想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3、说一说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说明了什么。
  师: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上升得高,说明了什么?
  生3:说明土豆占的地方大。
  师:土豆占的地方大,就是土豆占的空间大。
  三、认识体积
  1、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生活中的物体都占有空间,大家仔细观察下面的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
  教师出示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让学生观察。
  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2、教师介绍体积的概念。
  师:物体的大小不同,它所占的空间也不同,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投影出示定义。
  师:那么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这三种物品相比较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最小?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体积大,哪些物品的体积小吗?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
  3、看图比较两个长方体的体积。
  师:我们的学习伙伴红红和亮亮分别搭了一个长方体,他们都说自己搭的长方体的体积大,请同学们帮他们看一看,谁说的有道理。请打开教材81页。
  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谁搭的长方体的体积大?为什么?
  师:大家认为哪种说法正确?为什么?
  四、认识体积单位
  1、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
  师:我们以前已经学过,测量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2、认识并体验1立方分米。
  常见的体积单位有三个,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个“立方分米”。师手拿1立方分米的模型,揭示1立方分米。投影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记作:1 dm3 (板书)
  师:你能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吗?
  学生动手比一比。
  师:同学们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3、认识并体验1立方厘米
  师问:我手中的橡皮能用立方分米做单位吗?很自然地引出了较小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 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师:这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投影出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记作:1 cm3   (板书)
  师:同学们找一找或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4、认识并体验1立方米。
  教室的空间用“立方厘米”做单位,行吗?用“立方分米”呢?为什么?1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由于有前边两个体积单位做基础,知识迁移,学生很可能说出: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同时出示投影: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记作:1 m3
  接下来我们体验了多大是1立方米。
  多长是1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有多大?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闭着眼睛想1立方米有多大。
  我想让同学们现在就看一看、体验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怎么办?
  学生可能提出搭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
  师:老师这里有3根1米的尺子,谁愿意用3根1米的尺子,在墙角搭建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指名上前搭建。搭正方体的过程学生可合作完成,师相机指导。
  师:看,搭出的空间就是1立方米。想知道这里面能站几名同学吗?我们来试一试。
  指几名同学实际钻一钻。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呢?
  五、物体的体积
  1、教师通过实际搭建的立体,介绍物体的体积的计量方法。
  师:计量平面的大小,要看这个平面含有几个面积单位;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师仿照教材82页图,用1立方分米模型搭建一个立体。
  师:这个长方体是用四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那么它的体积就是4立方分米。
  2、学生随意搭长方体,并指出体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用你准备的小正方体,随意搭建一个长方体,并说一说它的体积是多少?
  教师巡视检查后再指名说一说。
  六、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读题后自己填空,再交流。
  师:刚才我们用小正方体搭建立体图形,大家都很认真。现在请打开教科书83页,看练一练第1题。
  学生读题后,自己数并填空。
  师:谁来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数(2)的?
  学生只要表达明白自己数的方法即可。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写体积单位,再交流。
  师:同学们请看练一练第2题,自己独立完成。
  学生做完后全班交流,并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3、练一练第3题,用12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不同的立体图形,并交流。
  师:同学们请看练一练第3题,读题后,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摆后交流。
  七、问题讨论
  学生认读题后,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了解它们的联系和不同。
  师: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教科书83页问题讨论的内容,小组讨论一下,它们分别是什么单位?它们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如:1cm是长度单位;1 cm2是面积单位;1 cm3是体积单位。
  联系:边长1cm的正方形是1 cm2,
  棱长1cm的正方体是1 cm3。
  不同:1cm是计量线段或物体长短的计量单位;1 cm2是计量平面大小的计量单位;1 cm3是计量物体体积大小的计量单位。
  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