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05:19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第88~89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第1、3、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倒过来推想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结合情境,出示条件
  (多媒体出示甲、乙两个水杯)
  师:我们先来看大屏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停顿片刻)你发现了什么?
  生:甲杯比乙杯果汁多一些
  师:还有呢?
  生:它们两个杯子一共有果汁400毫升(配合大屏幕)
  师:现在老师将甲杯中的果汁倒40毫升给乙杯,(大屏幕出示箭头图)
  师: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大屏幕闪烁40毫升果汁,然后平移至乙杯)
  生: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大屏幕出示“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文字)
  2、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现在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果汁?(板书:现在)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谁能说说现在甲、乙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果汁?
  生:甲、乙两个杯子现在都有200毫升果汁。
  师:为什么?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2:原来两个杯子分别有多少果汁?
  (板书:原来)(大屏幕出示问题“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3、根据问题,揭示课题
  师:怎样从现在杯子里果汁倒推到原来杯子里果汁的情况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操作演示、寻找策略
  1、直观演示,感受倒推
  师:刚才我们已经算出现在每个杯子里有果汁多少毫升?(200毫升)
  (大屏幕显示由“实物”一个一个移动变成“平面图形”:两个杯子都是200毫升,并标明数据)
  师:那原来每个杯子里各有多少呢?(启发)我们不防再倒回去看一看。
  (多媒体演示)
  师:我们将倒给乙杯的40毫升还倒回甲杯,说明乙杯原来比200毫升多还是少呢?
  生:少了。
  师:只有多少毫升呢?
  生:160毫升。
  师:而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还倒回甲杯后,这说明甲杯原来是什么情况呢?
  生:比200毫升多。
  师:甲杯原来有多少毫升呢?
  生:240毫升。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说原来两个杯子分别有多少果汁?
  2、整理表格,抽象概括
  师:下面我们把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整理一下。
  启发:甲杯是倒给了乙杯40毫升后还剩200毫升,所以甲杯原来有240毫升。乙杯是甲杯倒入40毫升后变成200毫升,所以乙杯原来有160毫升。(教师将表格填写完成)
  3、完善课题
  师: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呢?(列表、画图等等)
  师:根据现在的去求原来的我们又是采用了什么样的策略呢?能取个名字吗?
  生:我们是倒回去再想一想的。
  师:我们将类似与这样的倒回去再想一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称为:倒过来推想。(板书:--“倒过来推想”)
  三、教学例2,应用策略
  1、出示例二,提取信息
  例2: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师:问题的信息比较多,谁能将这些信息依次说一说呢?
  2、整理条件,箭头图表示
  师:小明原来有多少邮票?后来他的邮票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箭头图:
  原来?张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
  3、分析题目特点,明确策略
  师:大家觉得这道题目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生:知道了现在的,要求原来的。
  师:知道了现在邮票的张数,要求原来的应该怎么想呢?
  生:倒过来推想。
  4、同桌讨论,提倡算法多样化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同桌两人一组讨论讨论,相互说说这个问题可以怎么思考,再用算式表示出来。(同桌讨论、教师了解讨论情况,适当指导,喊两名算法不一样的同学板书算式,)
  第一种方法:52+30-24第二种方法:52+(30-24)
  =82-24=52+6
  =58(张)=58(张)
  师:请你们分别说说你这样列式计算的理由吗?
  生1:用52加30表示小明送给小军30张前的邮票数,再减去24表示小明在收集了24张前的邮票数,也就是他原来邮票的张数。
  (教师板书倒过来想的过程:
  原来有58张去掉收集的24张拿回送出的30张现在有52张)
  生2:根据题目小明今年收集了24张。然后送给小军30张,可以知道实际上小明现在比原来少了6张,所以用52+6=58。
  5、验证反思
  师:刚才两名同学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觉得都很有道理,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呢?我们也可以顺着题目的意思来验证一下。(师生共同推算从原来到现在的邮票数)
  师引导反思: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说说感受)
  四、分层练习
  1、基础练习并比较(多媒体出示)
  (1)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出发时,车上坐了26名乘客,中途停车时,下了16位乘客,同时又有24名乘客上车,请问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2)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出发,有乘客若干名,中途停车时,下了16位乘客,同时又有24名乘客上车,现在车上有34名乘客,这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出发时,有多少名乘客?
  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学生们独立思考,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你觉得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是知道原来坐车的人数,要求现在坐车的人数,一个是知道现在坐车的人数,要求原来的。
  师:那么我们在思考时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知道原来要求现在的,我们就顺着想,如果知道现在要求原来的,我们就倒过来推想。
  2、分组练习巩固
  (1)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
  (2)东东和芳芳原来共有60张画片,冬冬给了芳芳5张画片后,两人的画片同样多。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画片?
  (学生分组完成,指名板书,集体交流)
  师总结:像这样的知道现在要求原来的,我们倒过来推想比较方便。
  3、拓展提高
  小华去参观动物园,先从大门向北走2格道熊猫馆,再向西北走1格到百鸟园,再向东走4格到猴山,最后向南走2格到蛇馆。你能在图中标出其他几个景点和大门的位置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