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05:15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长方形彩纸。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折纸
  教师说明折纸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折纸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
  二、种地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根据题意出示图示。
  2、提出问题(1),继续出示图,使学生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算式,并结合图得出:
  1/3×1/2=(1×1)/(3×2)=1/6.
  3、提出问题(2),方法和过程同问题(1)。
  三、总结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完成“试一试”的四道题。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4、“练一练”第4题。
  5、“练一练”第5题。
  由折纸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分数乘法问题的准备。
  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总结计算方法作铺垫。
  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自己总结方法,教师指导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分数乘分数问题的抽象描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其中的”指谁的?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就知道了是求1/4的2/5是多少。
  通过面积计算,巩固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关注比较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抽象描述。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一次,再对折,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1/4.
  师: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1/2.
  师:也就是说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师边口述题意边出示课件。
  师边口述题目边演示课件。
  师: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怎样计算?
  生: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1/3×1/2=(1×1)/(3×2)=1/6.
  师:观察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分数乘分数,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生概括归纳。
  师:大家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试着计算“试一试”的题目。
  交流时说说计算方法和过程。
  师:说说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师:丫丫吃了其中的2/5,是谁的2/5?
  理解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式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学生比较的方法。对于好的方法给予表扬。并归纳总结比较方法。
  集体订正。注意得数后面要有单位名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