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中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105--106.例4、例5及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知识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配合自制课件)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明
张炎
赵丽
成绩/米
36.8
34.7
25.8
24.7
24.6
24.1
23.2
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
二、新课学习
1、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组的同学掷沙包的水平吗?
生1:大概在23-25米之间。
生2:可以用他们的平均数来表示。
计算平均数得27.7,发现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观察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而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说明用平均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那用什么样的数合适呢?
2、认识中位数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辨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3、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1)求平均数
(2)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求中位数。
(3)矛盾:一共有偶数个数最中间的数找不到?
讨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
计算出中位数来。
(4)比较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合适。
小结: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2.94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6、课内小结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三
1、第1--2题
2、第3题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但有个前提: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课后追记
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但有个前提: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在中位数教学上,除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还要注意中位数最后结果是受了偏大还是偏小的结果(这也是经常出现的考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