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的“整理与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能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
帮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能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补充一些拓展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一)小学讨论:
1.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举例说明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3.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二)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时,教师适时板书,如运算顺序及运算律等。
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练习
1.口算练习。
学生用1分钟时间完成第87页第1题的口算题,完成后快速核对计算结果,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口算情况。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1) 出示:3/4×10/11 +3/4÷11 7÷4/7-4/7÷4
提问:这两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交流后明确:这两道题不能用简便方法来做,只能按运算顺序来做。
学生在本子上独立计算,同时指名板演,教师结合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讲评。
(2)出示:9/4×(4/9+16) 84×(7/12-1/12)
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你打算怎样计算?
交流后明确:这两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及时讲评。
(3)出示:5/9÷3+4/9÷3 3/7×5/18+4/7×5/18-5/18
提问:这两题又该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运用哪个运算律?
交流后明确:这两题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及时讲评。
(4)出示:3/4×[(7/15-1/5)÷2/3]
提问:一个题目里面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交流后明确: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一般如果看到除法先可以转化为乘法,再进行计算。
三、解决问题练习。
1.根据条件写出数量关系。
(1)一件衣服降低了1/6。
生:现价=原价×(1-1/6) 原价=现价-降低的钱数
提问:“1-1/6”表示什么?降低的钱数怎样求?
(2)鸡的只数比鸭多1/4。
提问:这里的“1/4”表示什么?
通过交流明确:鸡的只数=鸭的只数×(1+1/4)或鸡的只数=鸭的只数+鸡比鸭多的只数。
(3)果园里有果树960棵,其中梨数的棵熟占5/6,苹果数占1/6,其余的都是桔子树。
请学生自己提一个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自主解答,最后进行交流。
2.补充练习。
(1)某煤矿7月份产煤25万吨,8月份比7月份增产1/5,8月份产煤多少万吨?
(2)某个家庭上月用水450台,本月比上月节约了1/10,本月用水多少吨
(3)某厂有男职工640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7/8,这个厂一共有职工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第87页上第2、3、4题。
课前思考:
孙老师设计的4个层次的四则混合运算,条理清晰,帮助学生理清各种类型的计算策略,建议增加一题(先没有简便情况,在计算过程中又出现有简便计算的情况),作为第5个层次:9/5-(3/4÷15/16+2/7),让学生先判断是否可简便?然后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要先观察题目,看是否有简便计算的情况,如果没有,则按四则混合运算计算,但每做一步都要观察,随时注意是否会出现有简便计算的情况。
解决实际问题时,着重要引导学生掌握分数应用题一般的解题策略:
1、读题,找单位“1”的量是什么。
2、判断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方法是乘法还是方程或除法。
3、分析分率与所求的问题是否对应,确定是分几步解答。
4、检查验证。(口头)
建议:上面设计的根据关键句写数量关系,可以有两种形式,1、出示数量关系中的部分内容,要求将其填写完整;2、只有关键句,那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来联想,可以想到很多相关的数量关系式,不能仅仅限于分数两步计算题的数量关系,否则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并向学生说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选用合适的数量关系。
课后反思:
实际教学时与课前设计的教案有所不同,如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时,我请学生先观察教材第87页上的第2题的六道题目,选出自己认为能运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接着让学生先练习这几题。在未计算之前进行判断时,有一题引起了学生们的争议:4÷4/5-4/5÷4,结果在计算后学生们发现这一题不能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由于这几天学校的电子备课系统出了点问题,不能及时上传“课前思考”和“课后反思”,所以我未能及时学习到高教导提出的建议,真是有点遗憾。昨天,我已上了这一课,所以上完课后再来看高教导的“课前思考”,觉得这些建议真不错,如果实行,肯定能提高本课时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还好,下周一我还将上复习课,到时能借鉴一下组内老师的做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内容。
课前思考:
“回顾与整理”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的简单计算、用分数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等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练习与应用”有针对性的安排了四道题,通过练习,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课后反思:
学生在进行“回顾与整理”,说到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和疑问时,感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数量的分析中存在问题。此时我就按照孙老师的设计出示“根据条件写出数量关系”再按高教导的建议,让学生找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再向学生说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选用合适的数量关系。
在做补充习题时,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用的一般策略。
课后反思:
由于在四则混合计算中,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计算的简便性,所以发现有个别学生将不能简便计算的题目也硬凑成简便计算。究其原因:1、是对运算率的本质还是没有真正弄清楚,对各运算律的结构不清晰;2、没有意识到计算中正确是第一,其次才是计算的灵活性,离开了计算的正确性,灵活性成了沙滩上的楼阁。
在计算中,还发现学生在书写时不注意行距,上下两行挤在一起,连自己都不认得上面的数据是多少了,也造成教师批阅上的误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