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04:28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
  2、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研究、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学生口算练习。
  2、谈话: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吗?
  乘法有类似的运算定律吗?
  二、猜测、探索
  1、大胆猜测。
  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
  2、学习乘法交换律。
  (1)情景导入题意。
  你们喜欢踢毽子吗?看,(出示例题图)这些同学在开展踢毽子比赛呢!
  教师: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后,教师要求学生编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2)计算推导过程。
  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5×3=3×5
  让学生猜测这种运算律的名称,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规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b=b×a。
  (3)填空促进体验。
  15×6=6×( ) ( )×46=( )×54
  □×0=( )×( ) a×8=( )×a
  3、学习乘法结合律。
  (1)教师出示例题:
  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23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2)学生独立列式,并说出解题思路。
  第一种思路:
  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再算出6个年级一共多少人。
  (23×5)×6
  第二种思路:先算出全校有多少班级,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23×(5×6)
  由此得出:(23×5)×6=23×(5×6)
  请学生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3)小组学习。
  ① 独立写出两个这样的算式。
  ② 组内交流等式,仔细观察,互相说说发现的规律。
  ③ 一起给这个规律取名。
  ④ 讨论并写出用字母表示的等式。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4)做“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说出做得快的诀窍。
  4、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指名板演。
  集体讲评。重点讨论第2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计算,再比较。
  讨论:每组中哪一道算是计算比较简便,它们有什么特点?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第62页“想想做做”第4题。
  教后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方法的基础上,并经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铺垫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学生通过前两课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这一新旧知识迁移的生长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也比较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些教学情境,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冲动,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由“感知——感觉——感受”的内化过程向“表述——表现——表达”的外化过程进行转换,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