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03:55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引入主题图:
  短袖衫32元,裤子45元,夹克衫65元。
  师问为了穿着统一漂亮,有几种配套的穿法。
  生回答。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问你打算怎样算?
  生口答师板书:
  (65+45)×5       65×5+45×5
  2.师问猜想一下,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样?
  要验证我们的算式是否正确,应该用什么方法?
  生计算,个别板演。
  证明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
  中间应用“=”接连。
  3.生读算式(65+45)×5=65×5+45×5
  师问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同桌说一说,并汇报。
  4.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出示:(2+10)×6=2×6+10×6
  (5+6)×3=5×3+6×3
  师问中间可以用“=”来连接吗?
  5.小组讨论:这三组等式左边有什么特点?
  右边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
  6.师问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
  生独立写一写,个别板书。
  7.师问你能想出一道等式,可以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
  生写一写,个别板演。
  8.揭题:乘法分配律
  (a+b) ×c=a×c+b×c
  9.师总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这一个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口+35×口
  27×12+43×12=(27+口)×口
  15×26+15×14=口~(口~口)
  72×(30+6)=口~口~口~口
  强调: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2.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道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1)64×8+36×8      25×4+25×2
  (64+36)×8   25×(4+2)
  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3.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4.课件出示:买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
  生口答,并完善乘法分配率。
  四、全课小结
  师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