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4:18:01

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认识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认识百分数、等内容。
  方程:精心选择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继续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有层次地组织练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组织探索长方体物特征的活动。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做好课前准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和交流,理解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例,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感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在语言描述、实物比拟、动作比划中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在类比推理中认识 1 立方米。在摆长方体的活动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要强调三点: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循序渐进地组织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安排倒数的认识,为分数除法的教学作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和探索活动的有效性。列方程解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沟通分数乘、除法的联系。安排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学生发展。
  认识比: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比的意义。加大探索的空间,自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联系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把握教学要求,为教学相应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作准备。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加强比较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提出假设,找出问题的答案,充分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重视检验过程,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可能性: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结合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认识百分数: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相改写的方法。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调查活动的全过程,学会收集、整理、加工、描述数据的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初步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但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学习技能差,还没形成学习习惯,学习较吃力,还有个别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在教学中,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面向全体,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过程中,学会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数学思考:
  1、在认识方程、倒数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比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百分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调查活动的全过程,学会收集、整理、加工、描述数据的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学会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和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在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算出它们的普及率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替换(置换) 、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3、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5、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6、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时安排
  一、方程………………………………………………(7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4课时)
  表面积的变化………………………………………(1课时)
  三、分数乘法……………………………………………… (9课时)
  四、分数除法……………………………………………… (8课时)
  五、认识比………………………………………………   (6课时)
  大数有多高…………………………………………… (1课时)
  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7课时)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3课时)
  八、可能性………………………………………………   (2课时)
  九、认识百分比…………………………………………… (9课时)
  算出它们的普及率………………………………………(1课时)
  十、整理与复习…………………………………………… (5课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