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4:15:37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
  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
  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
  2、难点:会列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关键: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解答。
  课时划分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课时
  2、整理与练习             3课时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
  第1页的例1、“练一练”及第2页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难点:会正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解方程:   x-20=35      3x=60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并说说每一步是怎样解的。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情景引入谈话:
  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课件出示图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例1)
  (2)分析指导:
  师问: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你们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谁能说说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的等量关系式。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
  师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指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列方程解答。(板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尝试解答:
  师问:你会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吗?试试看。
  板书:
  解:设小雁塔高x米。
  2x-22=64
  2x-22+22=64+22            师追问:根据什么解方程?
  2x=86
  X=43
  师指出: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4)小组交流:
  师:说说我们是怎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
  说说可以怎样检验?
  师指导口头检验,并写出答句。
  (5)独立尝试:
  师: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
  交流解法。
  (6)引导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归纳:
  1)根据题中的条件找出等量关系,一般要找出最容易、最基本的等量关系。
  2)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x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
  3)解出方程后,认真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2、完成“练一练”。
  (1)读题并理解题意。
  (2)在小组中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
  (3)学生独立完成。
  (4)反馈交流。
  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解题。
  展示学生作业,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样做,依据是什么?
  如何检验?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填空。
  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这样写的。
  3、完成练习一第3题。
  题目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什么方程?如何解答?
  完成后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一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指明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说说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习题。
  第二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
  教学内容
  第2---3页练习一的第6---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熟练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方法指导。
  问:4x+12=50,第一步需要做什么?
  30x÷2=360,第一步需要做什么?可以怎样算?依据等式的什么性质?
  (3)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方法。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1)分析指导:
  问: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在这里哪个量是未知的?根据什么列方程?怎样列方程?
  2)19.8元包括哪些东西?请说一个等量关系式?怎样列方程?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8题
  (1)指导分析:
  问: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你会列表进行整理吗?
  松树 3x棵 共61棵
  杨树 25棵
  可以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
  (2)学生独立解答。
  2、完成练习一第9题
  (1)理解题意。
  问: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
  3、完成练习一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评价。
  师追问: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的?
  4、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问:这题中需要求几个问题?身高和体重与出生时比分别有怎样的关系呢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
  5、完成练习一第12题
  (1)问:从发票中看出哪些信息?有怎样的等量关系?怎样列方程?
  (2)完成解答。
  6、完成练习一第13题
  (1)观察温度计,介绍“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2)指导推算。
  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换算公式是什么?
  知道摄氏温度,可以怎样推算华氏温度?需要列方程吗?
  知道华氏温度,可以怎样推算摄氏温度?可以列方程吗?
  温度计上的86~F,相当于多少~C呢?
  (3)完成解答。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座互相说说自己收获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习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