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4:15:36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位置,是对第一学段的位置学习的提升,也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基础。教材编排了两个例题;例1要求学生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将实际的具体情景数学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例2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用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掌握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理解数对在方格纸上的含义,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位置的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数对与位置对应的描述和应用过程,体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3 例1 、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培养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思考应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魅力,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奥秘,体验成功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突破方法:让学生明确一个位置用两个数据表示,相应的位置必然有相应的数对,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突破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对与顺序的一般规则,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强化交流。
  教学步骤
  一、创伤情境
  同学们喜欢多媒体教室吗?教室里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回顾多媒体教室的经历)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多媒体教室里参加一次活动。
  出示P2主题图,从这张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座位卡找座位。座位卡:第*列,第*行(学生可能出现1、找不到座位。2、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让学生们说一说,刚才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座位的。
  列(从左往右):竖排
  行(从前往后):横排
  (2)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3)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2、认识数对。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简便方法表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
  (2)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地表示位置。
  班长的位置第2列第3行就可以用(2,3)表示,这就是数对。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3、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a、出示动物园示意图例2。 你能表示出各个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吗?
  b、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根据数对找位置。
  a、出示动物园示意图。你能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吗?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b、学生操作后交流。
  三、反馈应用
  1、练习一.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检查。
  2、练习一.4(2)。
  四、引申: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练习一.2.
  五、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一6~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列”“行”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会运用位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位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难点: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步骤:
  一、游戏引入:摆子连线。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一.6.
  (1)出示方格纸,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平移。从平移的过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平移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有什么变化?
  (3)试一试,小组交流。
  2、练习一.8.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怎样编号?
  (3)全班汇报交流。
  三、提高训练。
  练习一.7.(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小组合作探究a.移一移,说一说。b.比较区别。c.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五、补充练习。
  1、先标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再分别画出三角形向右、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再标明平移后图形各个顶点的位置。
  2、(1)赵东家在少年宫以东200m,再往南100m处;李倩家在公园以西的400m,再往北200m处。请在图中标出这两位同学家的位置。
  (2)赵东从家出发,依次路线是
  (12,2)
  (10,3)
  (9,5)
  (3,4)
  (4,2),你知道他今天先后去过哪些地方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