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9:31

《燕子》教学设计八(2)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对小燕子外形及动作的描述内容,体会春天生命的气息。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及有序的表达,动词的恰当使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学习文中对小燕子外形及动作的描述内容,体会春天生命的气息。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自读课文,回忆主要讲了什么?(自读后,回答)
  二、认定目标:
  1.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
  2.师导语:春天光彩夺目,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将小燕子图贴在板画边)
  三、导学达标:
  (一)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1.自由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3.全班学生齐读。
  4.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突出了燕子的特点)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
  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2)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语调轻快,流露喜欢之情)
  (二)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
  1.师导入: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地体会。
  2.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
  (1)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
  (2)文中用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
  (3)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
  (4)读中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3.逐题反馈,欣赏佳句。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三)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
  1.教师一边板画一边说:燕子在春光中飞来飞去,累了就落在电线上休息。
  2.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要求:
  (1)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好在哪?
  (2)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让学生读出不理解的句子,齐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1、总结文章的内容。
  2、学了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收获?(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归纳总结。
  (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达标测评: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俊俏--()光滑--()
  偶尔--()乌黑--()
  2、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采,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
  2.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五、作业:背诵全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燕子》教学设计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