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8:33

《小站》教学设计资料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内容,学习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继续培养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练习用“竞赛”“一尘不染”造句。
  4.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培养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小站”的挂图或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出示“小站”图(或打出投影),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板书课题1小站)
  2.看图,想想小站的样子,指名说图意。(提示全班注意该同学观察和口述的顺序)
  3.指名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个小站的。
  4.结合指名读正音,并提示注意读准以下字词的音。
  zh4n ch0 Zh3 zh1i ch6n r3n
  “小站、 疾驰、 眨眼、摘要、一尘 不 染”注意读准翘舌音。
  z1i c4n
  “栽着、灿烂”注意读准平舌音。
  b3ng j@ng ch6ng n0ng j@ng
  “红榜、竞赛、乘车、 宁 静”注意读准后鼻音。
  chu lan liang
  “清楚、栅栏、商量”注意读轻声。
  y2 po
  “山崖、活泼”注意不要读错字音。
  二、进一步观察图画,明确观察顺序。
  1.我们初读了课文,大体上了解了作者是怎样观察小站的。各自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看图说说小站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口述,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观察的顺序:小屋(车站)——屋后(栅栏)——小屋左边(红榜、小黑板、出站口的宣传画)——月台上(人物、景物:喷水池)——月台两头(杏树)——小站背后(石头山)。可见,作者是按照小站——月台——小站后面的顺序观察的,体现了由主要景物到次要景物、以景为主、景人结合的观察方法。
  3.引导学生读描写“喷水池”的一段文字,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有什么突出的感觉?
  在同学发言之后,引导归纳出两点:(1)小站很小;(2)小站是精心布置的。
  2.小站很小,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读出预习时画出的有关语句,并加以解释。(小站的小,是从两个方面说的:一是快车不停,慢车也只停两三分钟;二是车站很小:一间小屋,一排木栅栏,月台上只有两三个乘客、两个工作人员……)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站是经过精心布置的?
  (最突出的是喷水池——自己动手美化环境;还有张贴的红榜、宣传画,写有新闻和报纸摘要的小黑板……)
  4.小站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精心布置,这说明了什么?
  (修喷水池,给乘客一个美的环境;张贴红榜、宣传画,既说明工作人员责任心强,又说明对乘客安全、卫生方面的关心;公布当日新闻,不仅说明工作人员身居山坳仍然关心国家大事,而且为旅客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提供了方便。从中感受到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一片深情。)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木字旁的字:栅、榜;
  口字旁的字:嗡、啸(“嗡”结构复杂,重点指导);
  上下结构的字:崖(里边是两个“土”)、竞(下边是“兄”,不要多写一横)、秃;左右均等的字:驰。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
  1.读课文。
  2.练写“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并订正。
  疾驰栅栏 山崖 红榜 竞赛 嗡嗡
  长啸光秃秃 喷泉 一尘不染
  2.指名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出示“思考·练习”2的句子,逐句讨论、理解。
  “疾驰而过”和“来不及”看清楚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车开得太快了,所以连站名也来不及看清楚,也从侧面说明小站的“小”。
  “温暖的春意”原指大地回春的景象,课文中指春天般的温暖。旅客在地处山坳的小站看到精心设计的喷泉、盛开的杏花,感受到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一片深情,心里热乎乎的。所以说喷泉、杏花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三、练习用“竞赛”、“一尘不染”造句。
  1.找出课文中含有上述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用法。
  2.说说都可以在哪些范围里使用,也可说出哪些词语可分别同“竞赛”、“一尘不染”搭配。
  3.说句子,然后写下来。
  四、有感情地读课文。
  五、观察教室里的陈设或教室外一角的景物,然后写下来,做到有顺序,语句通顺连贯。
  六、作业。
  1.完成小练笔。
  2.复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3.预习《卢沟桥的狮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站》教学设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