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8:31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的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学会本课生字的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用《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教学生字:“荡”“桨”
  强调:“荡”这个字是后鼻音;
  “桨”是一个三拼音节。
  3. 解释:荡起双桨,指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教师范读
  1.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己朗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功课 洒水 悄悄地
  (二)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一二两行的意思
  过渡:读过第一小节后,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考虑:
  A开头这样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
  B“推开”本指人的动作,书上写船有什么作用?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C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
  (3)理解三四两句诗歌
  A仔细读,找出其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B 对照图,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五六两行
  A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时,小船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重点体会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有什么不同?)
  B 小朋友为什么会停止划桨?
  2.指导朗读
  A 播放录音,体会文中的美景
  B 说说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C 自由练习
  D 指名朗读
  E 全班齐读
  3.练习背诵
  三、全课小结
  文中还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回家自己预习,明天上课告诉老师。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完成《习字册》
  2.课后作业:
  完成书后的描红,朗读课文。
  3.预习作业:
  自己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的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词的写法。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一、每日话题:
  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庭。
  二、复习检查
  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lang( ) shuang( )
  浪 爽
  nang( ) suang ( )
  三、继续教学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根据问题自学
  A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是指的什么?
  B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C 你们觉得阳光是只洒在海面上吗?
  少先队员有什么样的感觉?
  D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地歌唱”,鱼儿真的在听他们唱歌吗?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3.通过反复读,再仔细思考,学生自己找出答案
  体会其中的感情。
  4.板书: 迎 洒 望 听 (歌唱)
  5.指导朗读
  听录音朗读,说说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度?
  (高兴、自豪)
  四、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A “做完了一天的工作,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欢乐?
  B 旧社会的小朋友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
  C 下一句中间的“谁”是指什么?
  D 文中的小朋友是真的不知道吗?那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3.讨论回答
  板书: 问 谁安排(感激)
  4.指导朗读
  五、全文升华
  1.课文中的三个小节末尾两行内容相同,它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朗读课文
  3.想象一下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表达了小朋友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
  热爱——自然 党 祖国
  4.说话练习
  结合板书和书上的插图,说说文中所描绘的景色。
  六、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说说生字表中的生字有哪些要注意的?
  2.比较字形,并组词
  推—谁 浪—狼 悄—消
  3.强调“墙”、“爽”的笔顺
  4.学生描红
  七、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习字册
  2.课后作业:
  完成《一日一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