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8:26

《在南极的日子》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南极景物、动物的特点,感受南极人的
  热情、好客。
  2.学会日记的写法,培养学生记日记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
  准备 学生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
  教学过程基本环节及意图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一、 揭示课题
  二、检查自学结果
  说说课前收集的有关南极的资料
  1,课文中的“我”来到南极有哪些见闻,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南极的?自读课文。
  2, 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资料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内涵。
  小组代表提出该小组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集体交流解疑。
  边读、边听、边想。 调动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进入课文的学习。
  提出自读要求:
  (1)在思考中读文,边读、边想、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联系上下文读懂意思。余下问题,小组内解决,最后把没读懂的内容记在纸卡上。
  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南极有关图像和文字资料
  鼓励质疑,疏导并解决疑难。
  适时鼓励多读多思,到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归纳、梳理提出的问题,把学生的疑问编排成一定的顺序,在引导学生读文中逐步解决。
  南极风光
  地球上的南极是一个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没有奔腾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没有茂盛的树木和青葱的小草,更没有长漓各种庄稼的田野。
  冰雪的表面相当粗糙,这是大自然的雕刻家——风耍的把戏。狂暴的风吐起沙子般的雪牲,又把它堆积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悬崖;有的象宫殿,晶莹副遣,绰约多姿。在终年不停的风暴和极度的严寒里,不但植物难以生长,连动物也望而生畏。企鹅、海豹、蚌以及一些海鸟成了南极大陆海岸边仅有的“居民”。不过,它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要在海中度过,因为在贫痔的陆地上几乎找不到可以充饥的食物。
  南极有十分罕见的景象,那就是南极光。在漫长的极夜中,突肥,漆黑的天幕上闪现出殉丽夺目的光彩,有时像空中垂下的帘幕;有时像不断窜动的火焰;有时像灯光动荡招曳;有时像天上的流星一掠而过。几百年来,凡是见过南极光的人,没有一个不为这奇景惊叹不已。
  南极的严寒、狂风、冰雪是极为不利的自然条件,但它却是一块“宝地”。这里有十分丰富的地下宝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沉睡丁千万年的南极大陆已被人们唤醒,许多国家在这里建起了科学考察实验站。我国的五星红旗也在那里的长城站迎风飘扬。
  南极的明天在向我们招手。
  1.词语搭配。
  奔腾的 树木 可以充饥的 火焰
  潺潺的 土地 十分罕见的 宝藏
  茂盛的 江河 绚丽夺目的 光彩
  青葱的 小草 不断窜动的 食物
  贫瘠的 溪流 十分丰富的 景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南极的日子》教学设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