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8:26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 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 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 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 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 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 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习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