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7:29

《西门豹》教学设计五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初步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办好事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3.熟读课文,能按照提纲展开想象,详细复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
  4.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灌溉。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初步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
  1.板书课题:19.西门豹齐读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查字典理解词义: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读通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3)思考:西门豹管理邺地时做了哪三件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2.交流。
  (1)“开火车”分节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解词:田地荒芜,田地因无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烟,是炊烟。文中是指居住的人很少。
  这两个词写出了西门豹去邺地时,邺地的情况。
  (3)本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第一节~第九节)
  第二段:(第+节~第+二节)
  第三段:(第+节~第+四节)
  三、细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交代了些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战国时候(距今两千多年);
  地点:邺地;主要人物:西门豹;事情:西门豹调查情况
  2.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西门豹为了调查情况,向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提了几个问题,内容是什么?用()表示。
  3.轻声读者大爷回答的内容,以一句话概括出西门豹了解到的情况。
  交流:
  (1)“河伯娶媳妇”造成了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以巫婆和官绅为首骗钱害人
  (3)穷人的孩子受害最深
  (4)漳河没有发过大水,反而年年闹旱灾。
  4.从这些情况中,你看出了什么?
  说明“河伯娶媳妇”是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借口;也说明西门豹是个办事注重调查研究的官吏。
  5.轻声读第九节,思考:
  西门豹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为什么不马上惩办恶人,反而说下次河伯娶亲时去送新娘呢?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说明西门豹做事讲究策略,准备将计就计惩治恶人。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承上层下的过渡作用。
  6.齐读第一段,概括段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家默;
  2.熟读课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门豹》教学设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