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7:28

《西门豹》第二组(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a.了解原因。
  b.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c.了解受害者。
  d.了解漳河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学生探究。
  a.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c.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门豹》第二组(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