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7:18

《剪枝的学问》教学一(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1.以剪枝的学问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体现倡简,强化减法思维,本课抓住文中的“点”(人物的动作、对话)加以突破。
  2.体现大语文观,让语文根植于生活,让语文课开放而富有活力。
  3.教学时披文入境,入情悟理,着眼文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体验情感,领悟道理
  学情分析:
  古镇东山上下几千年,纵横几百里,是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古镇。东山风景秀丽,种植果树已成为东山人主要的产业。同学们对剪枝可以说是耳濡目染,比较熟悉,这是我们学好本篇课文的优势所在。但由于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我们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紧扣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朗读体会,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难点:生活中处处是学问,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事先要搜集一点有关于剪枝的知识,做好多媒体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中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
  3.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教师启发谈话:
  我们东山被誉为“天堂中的天堂,花园中的花园”,我们周围有许多花果,农民伯伯视它们为珍宝,但小明有一天却看到了这样一幕。
  2.视频展示(农民伯伯剪枝的情景)
  3.教师引导启发:农民伯伯是在破坏吗,那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介绍。(结合课前同学搜集的剪枝知识谈话)
  4.教师板书课题,启发引导:剪枝方面还有好多知识,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必然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自读课文,了解概意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字字入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尝试解决。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部分词语让学生认读,帮助学生正音。
  (注意:“剪、减、番”是前鼻音;“疯、仿”是后鼻音;“嚓”是翘舌音。)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错的字词,读破的句子。
  (注意指导好“好奇、养分、干吗、好好的”几个词的读音。)
  3.分小组通读课文,交流一下已经理解或不理解的词语,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三、选读课文,交流感受
  1.教师启发引导:这篇课文对人物的描写生动形象,对景物的描写又非常细致,请你选择喜爱的自然段读一读,评一评,交流一下自己朗读后的感受。
  2.学生自读。当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出示视频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谈体会,再让学生朗读。
  3.学生交流朗读,相互评点,并且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识字,并且交流自己识字的方法。
  2.教师重点指导“舞”。
  3.学生描红,教师作个别指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剪枝的学问》教学一(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