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7:07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春到梅花山》教学点滴

  《春到梅花山》全文两个自然段,从梅花开放和游人赏花两个角度展开描写:第一自然段,写梅花盛开的情景。先写梅花开放的时令——“早春”时节,“寒气”未尽,梅花就迎春冒寒开放了。次写梅花盛开的情景——用“挨着”状写梅花开得多,开得密;用“彩云”比喻梅花色彩绚丽,开遍山坡。再写梅花的形态和香味。第二自然段,写游人赏梅的情景。
  在指导学生精读品读训练中,我预设先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想,讨论并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他们思维火花相碰撞,学习效果颇佳,让我对他们的分析能力刮目相看。
  第一自然段:
  生:我觉得梅花很光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晶莹透亮”想到的。
  师:真了不起!你理解得不错。
  生:我知道梅花的颜色一定很丰富,我是从“片片彩云”看出来的。
  生:我觉得梅花很勇敢,因为“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梅花就开放了。”
  生:我知道了梅花山有许多许多的梅花,我是从“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读出来的。
  生:我也和XX的看法一样,觉得梅花很多,不过,我是从“满山的梅花”看出来的。
  (这点我在备课时都忽略了)
  生:老师,我知道梅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生:从“晶莹透亮”这一词,我还知道梅花一定很可爱,我很喜欢梅花。
  在学生自己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就很容易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与作者和文本产生共鸣。
  第二自然段:
  生:读了这一自然段,我知道人们很喜欢梅花。
  生:我知道去看梅花的人很多。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生:“海洋”。
  师:不错,找得真准(其实备课时我倒没想到要挖这个词)。这是一个什么的海洋呢?
  生:去看梅花的人很多,是人的海洋。
  师:第一自然段讲什么多来了?
  生:梅花多。
  师:对,这是花的海洋,也是人的海洋。
  生:“人流”也说明看梅花的人很多。
  师:是的,人就像那水一样向前流淌,多吧?还有一个词,“涌动”。你们看,“涌”是什么部首?
  生:三点水。
  师:这就对了,那看梅花的人多得就像潮水一样在翻滚前行。(朗读体会)
  师:此时的梅花山是怎样的梅花山呢?
  生:是欢乐的海洋。
  师:是啊,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梅花,人们怎能不高兴快乐呢?
  最后让学生想象:人们边看边走,会怎样夸赞呢?开始学生只是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我相机指导学生用文章中作者的语言来说,从而将文本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春到梅花山》教学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