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6:39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案例

  师:请小朋友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师:“惭愧”是什么意思?
  生:“惭愧”是“不好意思”的意思。
  生:“惭愧”是“难为情”的意思。
  师:小松树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生:他知道自己错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这句话看出来的。“低下了头”说明了他不好意思。
  师:开始,小松树是怎么样啊?
  生:他以为自己长得高。其实是大山托住他的。
  生:他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看不起大松树。
  生:他很神气,以为自己了不起。实际上是他长在山顶上才显得那么高。
  师:小朋友真聪明。起初,小松树就不应该看不起大松树,不应该自高自大,所以他觉得惭愧了。后来小松树的想法又怎么会发生变化的呢?
  生:是风伯伯教育了他,使他明白了这个道理。
  师:现在,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生:我刚才真没礼貌,我要向大松树说对不起。
  生:如果没有风伯伯教育我,我还真以为自己长得高呢!
  生: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啊!
  生:要是我也长在山下,和大松树长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多了。
  生:如果他也长在山上,他会比我看得更远。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做一棵谦虚的小松树。
  (教学反思)我先让学生理解“惭愧”的意思,再弄清“惭愧”的原因,以及提高认识的过程,最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理清脉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