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5:22

《跟踪台风的卫星》片段赏析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过于夸大了人文性的功能,淡化了语文的基础训练,使语文教学变得浮躁、拖累、复杂,语文教学演变成了思想教育课、问题分析课、知识拓展课、实践表演课。而唯独不见文章的品读,词句的积累,句式的训练。这样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实质,“荒了自己的田,肥了别人的园
  ”。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曾经指出:课改以来,有人在强调人文性的时候,不恰当地“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
  ”。“孩子”即语文本体,这样做必然陷入了片面性,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败俱伤。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表与里、皮与毛、血与肉的关系。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里”。工具性是载体,人文性是灵魂。没了工具性,便没必要设语文课,人文性也无从谈起;没了人文性,语文课只有孤立的字、词、句、篇,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语文课便失去了生机、情感和韵味。因此,我认为恰切的做法是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于是,我在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一课时,力求体现这样的教学思想,尝试着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地融为一体。
  片段一:注重语文基础性的把握
  开课伊始,我从复习字词入手,既巩固了生字,又积累了词语。课改以后,有些教师渐渐走入一个误区,认为课堂教学不再需要将语文训练放在首位,尤其是第二课时,往往忽视字词的复习。我们知道孩子记忆生字快,忘得也快,记忆生字最好的方式是不断地复现,所以我主张,每课都学习生字,每课都巩固生字,每课都写点生字,反复地强化、记忆。在中年级的5ykj教学中,我们应该仍然把词句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是语文的基础。但是在学习生词时,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单调、枯燥,因此,我在出示生词时,有意识地将词性相近的生词放在一起,譬如:狂暴
  厉害 怒吼
  疯狂这一组词,学生在复习生词的时候,无意识中已经能够将这些词的意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觉得这四个词怎么才能读好呢?”学生便很容易地将这四个词的意思更明显地朗读出来了。
  片段二:教师发挥导学的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踪台风的卫星》片段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