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5:14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本课挂图或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新邱区新发小学 张爽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引导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或找朋友的游戏快速反馈识字情况。抓住重点字,如“所”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发现错误或不会读的字及时让学生多读几遍。)
  三、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导读(引导学生感语诗句的韵律、停顿。如:句尾的抑扬,声音的长短)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接龙读……
  5.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前3个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范写。(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的字)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
  五、布置作业
  把诗背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背古诗《所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引出新课。
  2.介绍作者。
  三、回顾《所见》学习方法,运用此方法自学课文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学习情况。
  四、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陈述本组学习情况。
  2.全班共评。
  五、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师范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尾)。
  3.学生练读(可用多种形式练读)。
  4.背诵古诗(可采用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5.拼诗游戏(可检查学生背诵及识字情况)。
  六、指导书写(后3个字)
  重点指导“黄”字的中间一横要长些,教师要大胆放手相机示范。
  评价作业。
  七、课后作业
  自己创作两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歌声振林越)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四、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五、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直”、“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第二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六)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七)拓展练习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八)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所见
  骑振捕闭
  小  池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