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0:47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五(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三、读《绝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鸣m0ng行h2ng泊b$
  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二)《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三)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
  (欢唱)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
  窗含:从窗口看到。“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泊:停靠。
  东吴:指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观察插图,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1.看插图。图上画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诗句的内容?这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生动优美)
  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景色的优美,语言的生动?
  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
  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诗人写了四个景色,一句一景,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语言生动、景色秀美。
  “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
  “黄”、“翠”、“白”、“青”四个色彩鲜明的词,写出了草堂前的景色。
  这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显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优美景象。
  “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五)学习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讨论诗人观察景物的顺序。
  眼前的、天边的、窗外的、门前的。
  顺序是:由近及远。
  2.诗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表达思想感情的?
  诗人抓住了自然景色来描述,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七)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鹭”上下结构,要写匀称。
  “含”上部今不要加点。
  “吴”口天吴。
  五、小结
  作者写这首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最后写出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五(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