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0:17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一(2)

  复习
  1、猜字游戏:学生读字、词,书写,同桌互相纠正。
  2、分段指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研读
  1、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
  如: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
  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
  4、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要务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
  感悟
  1、读了课文,你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今天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3、把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积累起来。
  (升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肯、脑筋”,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点拨,同桌互相评议。
  (结合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引导尝试书写,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端详:仔细地看。
  仔细;细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