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50:16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四(2)

  一、导入: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
  2、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
  二、自读自悟
  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四、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三、积累运用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学情分析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口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习目标
  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四(2)